海关 守护国门的千古关津
创始人
2025-04-30 06:11:44
0

  孙炎

  “五一”小长假将至,出入境的游客增多,加之“中国游”升级为“中国购”,各地海关将迎来一波小高峰。通关时,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看似现代的“海关”其实由来已久。

河南省洛阳市汉代函谷关遗址。

战国时期楚怀王发给儿子启的水陆运输货物免税通行证——鄂君启金节。

  为保安全而建“关津”

  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海关”虽然带个“海”字,但实际上也包括河口和陆地关口,比如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都有海关。古代的内陆城市也有关口,只不过最早的关口功能与现在不同,主要是为了安全需要。

  3000年前的西周,官府已经在水陆要冲设立关卡,叫关津。“关”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木横持门户也”,就是用木栓把两扇门锁起来,后来有了城门、要塞的含义。《礼记王制》记载:“关执禁以讥,禁异服,识异言。”由此可知,西周设关卡于边境、要塞,主要是执行稽查异服异音之人的任务。而津,“水渡也”,即水路的渡口,也是用于军事防御、控制人员和物资流动。

  春秋时期起,关卡开始征税缉私,有了海关的雏形。在安徽发现的战国时期“鄂君启金节”,是中国海关史上最早的实物证据。启是楚怀王的儿子,封地在鄂,所以称为鄂君。金节是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青铜凭证。这套鄂君启金节,到目前共发现5件,其中车节3件,舟节2件,是楚怀王发给他的儿子启用于水陆两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证。免税需要凭证,说明普通运输必须纳税。

  四五千年前的埃及、叙利亚、两河流域等地区已有了国际贸易,港口与关卡随之产生,但同样以军事防御为主,收“过路费”只是偶尔为之。

  目前发现最早的关税记载,写于公元前600年左右在位的埃及法老尼科二世的墓志铭上。我国周文王时期“关市讥而不征”(只稽查不收税)被赞为德政,这位法老却把“征收货物价值的十分之一作为税收”当作功绩。学者推测,缴税的多是在埃及境内做进出口贸易的希腊人。有趣的是,负责收税的不是海关而是神庙,可能因为希腊人地位较高,把交钱说成敬神,双方都有面子。

  至于西方海关的发源地,一说是希腊人聚居的埃及城市瑙克拉提斯,也有说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的雅典城邦。

2017年,河南博物院展出的《玄奘负笈图》。

  比《西游记》还曲折的“玄奘出关”

  汉代,阳关和玉门关这两座关口赫赫有名。说起它们,很多人会想到“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苍凉与“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悲壮。这两座关口修建之后,出入最多的不是军人,而是商人,也有了查货征税的关口人员在此收取关税和市租:前者按货物总量来算,税率在10%左右;后者按成交额算,大约抽2%。当时,很多关口周边都有外贸市场,市租类似市场交易税。但钱币、铁器、兵器之类,还有当时产量不高的粮食被严控出关或缴重税。隋唐时期为鼓励对外贸易,关税有所优惠,开创了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也促进了国内的商贸发展。

  那时,出入关必须有通关文牒。但有一个人没有通关文牒“偷渡”出境,归来时还受到热烈欢迎,他就是玄奘,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小说中,唐僧从长安出发时唐太宗亲自相送,还赐封他为“御弟”。西行路上,唐僧常被人如此恭称,到哪儿都被奉为贵客。但现实中的玄奘却是偷渡出玉门关的,经历比《西游记》还曲折。

  根据《续高僧传》等文献记载,唐太宗初年,已经颇有名气的玄奘申请西行求法,没被批准。那时西边的突厥威胁很大,朝廷对边关严防死守。一心求取真经的玄奘只好铤而走险,决定“偷渡”。走到瓜州(现甘肃酒泉),他被守关的李昌拿获,幸好李昌信佛,把他放了。后来胡人石槃陀请他帮自己受戒当居士,听说他要远赴印度取经,就说“同去同去”,还带来一匹老瘦的红马。这一人一马,就是孙悟空和白龙马的原型。

  石槃陀跟着走了没几天,就累得腰酸背痛,再想到偷渡是重罪,就想打退堂鼓,但又怕执意西行的玄奘被抓后供出自己,竟动了杀师灭口的恶念。好在玄奘及时发现,一番劝诫才让他放下屠刀而去。玄奘继续前行,在玉门关差点被守兵射中,好在再次遇到信佛的守将,被他的诚心与决心感动,不仅放了他,还助他出关。

  10多年后,玄奘想回国,于是寄信求朝廷赦免。数月后,他收到回信,皇帝既往不咎,还想跟他当面一叙。于是,当年的“偷渡客”,背着600多部佛经荣归大唐。

元代的《市舶则法》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市舶管理法则。

  宋代关税成重要财政收入

  在海路方面,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派出远洋船队,开辟了南海——印度洋航线。此后,广州、泉州、宁波等港口发展起来。

  唐代,官府在一些沿海城市建立通商口岸。公元661年,唐高宗在广州设市舶使,负责征收关税,对市舶贸易进行监管和抽分,代表宫廷采买新奇的“洋货”,指导番邦番商向皇帝进贡。这时,海外贸易以展示国威和满足宫廷需求为重,所以市舶使常由皇帝身边的太监担任。

  北宋初年,社会安定,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港口多达100余处。宋代先在广州设立市舶司,后来又在杭州等地增设,最多时达到10个。市舶使只是一类官吏,市舶司则是一种管理体系,一字之差,却是海关的飞跃。市舶司从验货收税、没收禁运品、给私人发放准营凭证,到进行港口治理和城池建设,主持祈风和祭海大典,有时还监督地方官员,职能非常多。

  宋代经济异常繁荣,海上贸易更是风生水起,各大港口帆樯如云。北宋大臣李邴在《咏宋代泉州海外交通贸易》中说这里“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海关税收成了朝廷财政的重要收入,最高时占到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5。南宋高宗时,仅广州一处每年的税收就高达110万贯。

  地域广阔的元代沿用了市舶司,和上百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上贸易。元代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政府颁布了《市舶则法》,主要内容有舶商出海手续、检查办法、抽税比例以及禁止出口的货物种类等,为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市舶管理法则。

  明代多数时间实行海禁,要求民间“片板不许下海”,对外往来也严加控制。当然也有例外。公元1405年至1433年,郑和率领超级豪华的船队七下西洋。这是我国古代航海史的顶峰,但更多是弘扬国威。

  明代闭关有自己的苦衷。那时日本内乱,“倭寇”跑到中国沿海骚扰,常有中国人做内应,让朝廷疲于应付。不过海禁催生出严重的走私,同样让官府头痛。

  此时,北边的蒙古人威胁仍旧很大。为此,明代在鸭绿江至嘉峪关的万里防线上,建成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等九座重镇,合称“九边重镇”。这些防御工事和守边将士抵住了蒙古人的大小进攻,但人力、物力、财力耗费惊人。明代后期,双方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在边镇开互市,双方边民安居乐业,蒙古人能获得大量草原上没有的好东西,明廷能收取关税或实物,可谓皆大欢喜。

  清代出现真正的海关

  清初继续实行海禁。公元1684年,也就是康熙收复台湾的次年,海禁才被解除,“海关”一词正式登场,取代了沿用数百年的市舶司。可清代的开放很有限。公元1757年,乾隆下令外贸全部集中在广州,只能由朝廷指定、半官半商的“广州十三行”经营。十三行并非十三种行当,而是5000多家店铺,它们垄断外贸百年,造就了一批巨贾,例如当时身价2000多万两白银的世界首富伍秉鉴。

  在西方,自11世纪的威尼斯共和国成立威尼斯海关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海关建立起复杂严密的征税制度和管理系统,税收不只为了增加国库收入,更为了保护和促进工商业发展。

  1840年之后,我国的关税自主权和海关行政管理权先后丧失。但也不得不承认,西方管理模式推动了我国海关的现代化。在此期间,中国海关人员积极学习、拓展业务,除了查验、征税、缉私之外,他们还担负起海港检疫、气象预报、建造灯塔、开办邮政、商标注册等职责。1878年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票”就是从津(天津)海关书信馆首次对外发行的。因为海关里有一些会外语的人才,他们还曾代表清政府参加过多次万国博览会。

  那一时期,一座座“新关”(又称“洋关”)拔地而起。这些新关多是西式风格,顶部有大钟,准点响起,既为百姓报时,也方便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员校对钟表,依停泊时间缴税。海关大楼设钟鸣钟的传统延续至今。

  到了民国,海关在当时的政府中率先用上了显微镜、打字机、手摇计算器等先进的办公设备,大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度。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建立起海关总署、直属海关和隶属海关三级管理机构。1953年,我国正式启用的海关关徽由商神权杖和钥匙组成,前者代表国际贸易,后者代表海关为国家把守大门,三个钥匙齿代表当时海关的三大职能——监督、征税和缉私,后来又增加了编制海关统计。

  1983年,我国加入世界海关组织,既证明我国海关在国际海关事务中的作用得到认可,也利于我国海关与世界同行的交流进步。

  几千年来,从古代关津到现代海关的变迁,见证着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发展。如今,海关的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在国家安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成为国际贸易的桥梁。海关,在世界舞台上续写着新篇章。

中国海关关徽

  关徽解读

  关徽缘何有“商神权杖”

  1950年,我国海关总署开始征集关徽设计方案,时任海关总署财务处处长陈铁保设计的金钥匙与商神权杖交叉的关徽入选。这个关徽既代表了新时代的海关人守卫国门的决心,又象征着中国贸易与世界接轨,颜色和构图也很有美感。1953年,关徽正式启用。

  关徽中的金钥匙象征海关为祖国把关,很容易理解,可为何用商神权杖呢?

  根据古希腊神话,商神权杖是商神赫尔墨斯所持缠着两条蛇还有翅膀的手杖。权杖拥有魔力、能够调解所有纷争。权杖上的翅膀,代表赫尔墨斯的速度。一日他看到两条蛇在争斗,就把权杖插在中间,两条蛇立即和解并攀爬上来,成了“双蛇杖”。后来,“双蛇杖”被称为“商神权杖”,成为国际和平贸易的象征。这也是中国海关关徽中采用这个元素的原因。

  华夏古关

  诞生《道德经》的函谷关

  公元前5世纪的函谷关,是我国最早的雄关之一,位于河南省境内。函,本意是装箭的袋子,后来泛指装东西的盒子、箱子等。函谷关,是说它像箱柜那样死死卡在深谷之中。

  函谷关不仅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还有老子西出之谜。话说春秋时期,老子骑青牛要出此关,却没带通关文牒。当时函谷关的关令尹喜知道他是高人,借机“留”他写些东西。于是传世巨著《道德经》就这样在函谷关诞生了。文章5000多字,尹喜读罢,顿觉天地旷达,官服一脱,去追随老子了。然而,老子在留下这部传世之作后,便骑着大青牛继续西行,从此杳无音信。

  于是,这座扼守长安、洛阳两都的兵家必争之地,又成了道家文化的发祥地,还留下“鸡鸣狗盗”“紫气东来”等诸多成语典故。

  历史上的函谷关有三座。“老子西出”的这座函谷关位于现在河南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称秦关。汉代的函谷关向东移了约150公里,即现在洛阳新安县一带。至于为什么东移,还得说说汉武帝和杨仆这对君臣。秦关以西叫关中,以东叫关外。杨仆是关外人,因为打仗有功被封侯封地,但总觉得在正统的“关中侯”面前低人一等。他就游说汉武帝把函谷关向东迁,还真成功了,这就是“杨仆徙关”的故事。当然,汉武帝之所以会应允,除了给他面子,主要考虑的是扩大京畿范围、强化关外控制的益处,还有杨仆自愿承担建关费用。第三座函谷关在秦关以北5公里处,又叫魏关,据传是三国时期曹操为方便转运粮草下令建造的。

  百年灯塔

  李鸿章为海关请功

  1868年,中国海关成立了海务部门,开始进行港口和气象站的勘测、建设,此外还做了疏通航道、绘制航行图标、制定航行办法和修建灯塔、浮标等工作。

  海关建造的灯塔一般在海岸、港口和河道上,它不仅可以保障往来船只的安全,还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根据统计,海关在清末建设的灯塔有64座,对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说起它们的作用,还有一个与李鸿章有关的故事。

  1895年5月,李鸿章坐船从上海回天津,走到半路,海上起了大雾。为了安全起见,他想让船队靠岸,等雾散后再走。这时候,船长告诉他,沿海很多地方都有海关设置的灯塔、浮标,能起到引航作用,不管是晚上还是大雾天气,船只都能正常航行,所以不用靠岸。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李鸿章发现确实如此。所以,他非常高兴,回到天津后就上奏皇帝为海关请功。

  1997年,我国有3座古灯塔被列入国际航标组织评定的“世界历史灯塔100强”名录。这3座灯塔分别为辽宁老铁山灯塔、浙江嵊泗花鸟山灯塔和海南临高灯塔。它们都是清代修建的,但保存得不错,现在依然在发挥着作用。

  本版供图:视觉中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证A500ETF摩根(56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A500ETF摩根(560530)涨1.19%,报1.106元,成交额...
A500ETF易方达(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A500ETF易方达(159361)涨1.28%,报1.104元,成交额1...
何小鹏斥资约2.5亿港元增持小... 每经记者|孙磊    每经编辑|裴健如 8月21日晚间,小鹏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联...
中证500ETF基金(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500ETF基金(159337)涨0.94%,报1.509元,成交额2...
中证A500ETF华安(159...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中证A500ETF华安(159359)涨1.15%,报1.139元,成交额...
科创AIETF(58879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科创AIETF(588790)涨4.83%,报0.760元,成交额6.98...
创业板50ETF嘉实(1593...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创业板50ETF嘉实(159373)涨2.61%,报1.296元,成交额1...
港股异动丨航空股大幅走低 中国... 港股航空股大幅下跌,其中,中国国航跌近7%表现最弱,中国东方航空跌近5%,中国南方航空跌超3%,美兰...
电网设备ETF(159326)...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电网设备ETF(159326)跌0.25%,报1.198元,成交额409....
红利ETF国企(530880)... 8月22日,截止午间收盘,红利ETF国企(530880)跌0.67%,报1.034元,成交额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