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沈阳晚报
展大义,彰功绩,存善举,显家国情怀,更有沈阳往昔……这里是有口皆碑的盛京碑林陈列馆,记录了沈阳的历史,刻画了沈阳人的奋进不息。
从清初重臣赫舍里·索尼,再到甲午战争“三英”之一左宝贵,皆在沈阳留有碑记,盛京碑林陈列馆,让您了解沈阳历史,感受文化印记。
1号碑书写塔湾传奇
万千壮举,立碑传世。昨日,记者走进碑林的世界,感受盛京碑林陈列馆背后的文化传承。
位列碑林1号的碑为增修舍利塔寺碑。据介绍,此碑于1985年在皇姑区塔湾舍利塔院内发现,立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记叙了对舍利塔进行整修的过程。
无垢净光舍利塔,沈阳最著名的辽塔之一,始建于辽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年)四月。塔为十三层密檐式八角形砖塔,其周围之处俗称“塔湾”,“塔湾夕照”即为盛京八景之一。自古以来,都以为塔为实心,1985年沈阳市文物部门维修舍利塔时发现塔为空心,并从塔之中宫、地宫中发现了鎏金佛像、佛经、壁画、瓷器等珍贵文物,其中辽代建塔时的石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目前塔内文物均在沈阳博物馆展出。
左宝贵的善举刻碑上
在众多石碑中,84号碑极为引人注意。据介绍,《左忠壮公善宅以彰义举碑》,是有关左宝贵将军的记事碑,弥足珍贵。碑文中记录了左将军创立“同善堂”、开启沈阳近代慈善事业先河的往事。左宝贵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赴朝前对家人殷殷嘱托:“我今天远行,班师无日,此去朝鲜如果回不来,就将宅院八十四间房屋全部捐助给慈善事业,以完成我未竟之志。”不久,左宝贵在平壤壮烈殉国,家人亦遵遗嘱完成夙愿。同善堂后由盛京将军依克唐阿整合为“奉天同善堂”,后改为沈阳市红十字医院(沈阳市第三医院)。
此外,陈列馆内还有着被顺治帝称为“大清第一辅臣”的赫舍里·索尼家族的碑文,分别是103号碑:诰赠特黑讷及夫人之碑,以及104号碑:扈世穆诰赠碑。索尼为清朝开国功臣之一、一等公爵,顺治帝指定辅助康熙帝的四位辅政大臣之首。
如今,这些历史名人的印记存放在碑林陈列馆内,等待更多游客参观游览。沈阳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有关人士介绍,沈阳碑林始建于1987年,原址在北塔法轮寺内。随着碑刻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2015年5月,碑林重新选址于塔湾盛京碑林公园内,并成立盛京碑林陈列馆,自2017年5月起对外开放。
“码”上读碑 赏鉴历史
目前,陈列馆展出明清至民国时期的石碑118通,在南侧院内还收藏着碑首、碑座、残碑以及建筑构件、石狮子等200余件,其中81通碑为国家三级文物。内容涉及文化教育、宗教民俗、人物纪事、商贸活动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沈阳的历史沿革,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是研究沈阳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料。
今年“五一”期间,盛京碑林陈列馆不休息,馆内有专职讲解员。与以往不同的是,盛京碑林陈列馆首次在馆内设立了全景语音导览的二维码,方便游人“码”上读碑了解沈阳历史。
“拆文物盲盒
学青铜文化”
郑家洼子
青铜短剑墓
陈列馆“五一”
推出系列活动
这个“五一”,郑家洼子青铜短剑墓陈列馆为游客准备了假期新体验。该陈列馆位于于洪区仙女河北路郑家三委青铜东巷23号,是以1965年发掘的6512号青铜短剑大墓为依托建立的遗址类博物馆,现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6512号青铜短剑大墓的随葬品有铜、陶、石、骨器等共42种797件,是目前为止出土的规模最大的东北青铜时代大墓。
5月1日-3日,陈列馆将组织观众参与“拆文物盲盒 学青铜文化”活动,手气好的可拆出小小的“曲刃青铜短剑”。
报名电话:13840339617
本版稿件由
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 张毅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