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国
近年来,武威市生态环境局民勤分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全域生态文明建设,全县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重点,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
严格落实“控煤、管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六大措施,坚持PM10与PM2.5齐抓、PM2.5与O3协同控制,全县累计完成燃煤锅炉治理46台,10台2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全部建成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安装在线监控设备并联网,城区建成区内小散燃煤锅炉全部“清零”。各类施工工地均落实了“6个100%”抑尘措施,工期在6个月以上的建筑工地全部安装了颗粒物在线监控设施和视频监控,城区道路机械湿法清扫率达到90%以上。全县优质煤配送体系从无到逐步健全完善,18个镇实现了优质煤配送全覆盖。持续实施北方清洁取暖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稳步改善,自2018年空气自动监测站建成正式投运以来,连续完成目标任务。
以巩固水环境质量为目标,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
全面推行“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河湖环境治理成效显著。2020年,石羊河创建为全国第一批、全省唯一的示范河湖,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9个美丽河湖提名案例,是西北诸河唯一入选案例。完成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和二期扩建工程,收集处理规模由1万吨/日提高到2万吨/日,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准。民勤县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建设项目建成投入运行,不仅进一步净化了水质,同时提升了周围环境的美观度。全县2个城区、36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全部完成了规范化建设,实施湖区4镇人饮置换工程,保障了湖区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全县重点涉水工业企业全部实现达标排放。红崖山水库国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水质综合评价连续6年达到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优于考核目标一个等次,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地下水Ⅲ类标准,2个地下水国考点水质全部达到考核目标要求,水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
以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为底线,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
制定印发《民勤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分年度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靠实工作责任,合力推进工作落实。完成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工作,全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全部属优先保护类,无受污染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加强土壤污染重点行业监管企业环境管控,督促各企业建立土壤环境管理制度和污染隐患排查制度,每年定期开展土壤自测工作。加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管理,对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和农产品加工、仓储用地的严格依法落实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评审制度,有效确保用地安全。持续开展工业固体废物环境污染排查,全面整治煤矸石、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督促企业落实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污染治理措施。红沙岗工业集聚区建成Ⅱ类一般工业固废填埋场,杰达科技有限公司和东顺化工有限公司自建一般固废填埋场,规范处置园区工业和化工企业产生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督促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和经营单位认真落实年度网上申报和管理计划备案制度,严格执行电子转移联单制度,化工企业建设了危险废物物联网监督管理系统,对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转移、处置环节进行全过程轨迹化监管。医疗废物全部委托民勤县医废处置中心收集转运处置,全县医疗废物规范收集转运处置实现全覆盖。
以整改生态环境问题为抓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民勤坚决扛牢环保问题整改政治责任,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进行会诊把脉、科学评估,科学定位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清理县内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建设项目,集中整治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各类问题,坚决摒弃损害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目前,第二轮中央、省级督察民勤县反馈的51项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13项问题,整改时限为2024年的4项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并完成了县级自查初验、市级复核和省级复核;需2025年完成整改的8个问题和2026年完成整改的1个问题正在按时序进度有序推进。中央、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交办的36件信访投诉件已全部办结。通过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每年获得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由2010年的不足0.4亿元提高到2023年1.37亿元。(武威市生态环境局民勤分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