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驱动创新,创新驱动发展,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记者从通州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今年一季度,通州区以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引领,聚焦“6+3”产业体系布局,通过优化服务、强化保护、促进转化等举措,推动知识产权工作持续稳定发展,仅前两个月全区专利授权量就达到1064件,同比增长5.34%,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10件,增幅达9.9%,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精准服务赋能企业发展
在副中心首个大健康主题产业园“一方健康谷”,北京市知识产权中心通州分中心创新推出“一企一策”“点对点”定制服务,通过组建专家团队深入企业开展技术分析,协助完成核心专利布局,并邀请行业知名专家为初创企业开展专利转化专题培训,就园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联合开展培训工作进行服务和指导。
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聚合服务资源,通过深化与通州政务中心“政管家”、通州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的协同联动,将市级层面专利预审咨询、快速维权等相关服务延伸至通州区,努力打好知识产权服务的“组合拳”。
据统计,北京市知识产权中心通州分中心今年一季度共为企业提供专利预审备案及咨询220余件次,提供商标等各类知识产权咨询服务2903件次,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办理商标注册、质押、转让等业务516件,其中办理商标注册业务204件,同比增长155%,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方位、高效能的服务保障。
创新机制构建保护闭环
面对一家非遗文创企业长达十年的复合型知识产权纠纷,北京市知识产权中心通州分中心联合多部门创新采用“背对背”调解模式,帮助涉案主体化解矛盾纠纷,引导双方当事人开展诉前调解,为专利权人维权减少了诉讼时间与成本。
据了解,该中心通过建立“全链条保护+精准维权调解”体系,整合法律服务机构与专家智库资源,为全区企业提供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全生命周期的专业支持,助力企业防范风险、化解纠纷、维护权益。
“我们致力于打造‘保护前置、调解优先、多元共治’的服务模式,让企业专注创新发展。”通州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主任宋立杰介绍,一季度他们通过“全链条保护+精准维权调解”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快速维权服务14家次,为知识产权保护筑牢了坚实的防线。
成果转化激活创新潜能
成功签订5项技术服务合同,合同金额57万元;成功实施转化91项专利,转化合同直接经济收益384.3万元……这是通州区一家三级综合医院创新成果专利保护及转化运用的成果,也是北京市知识产权中心通州分中心助力辖区医疗领域企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的生动缩影。
据了解,该中心聚焦区内创新主体的知识产权需求,为该医院量身定制了4场创新价值赋能系列培训,并邀请多领域专家深度参与研发项目评估,服务指导服务临床科技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同时,他们聚焦生物医药、信息技术行业领域,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搭建专利质押融资平台,积极探索为知识产权运营提供可复制的创新范式,努力让企业的“纸专利”变身“金钥匙”,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注入发展活水。
宋立杰表示,下一步,将持续纵深推进“通武廊”知识产权服务一体化协作,打破地域壁垒构建创新共同体,通过持续优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全链条生态,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本报记者 谢佳航
下一篇:被遗忘的民间游戏暗藏发育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