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洪英杰 胡宏涛)专利转化运用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关键环节。4月2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4年贵州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去年以来,省知识产权、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专利转化运用,着重抓三项工作。
新闻发布会现场创新政策、平台、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
完善政策体系。构建“1+N”政策框架体系,修订《贵州省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资助办法》,加大专利转化运用资助力度,突出专利高质量创造和高效益运用的政策导向,并将专利转化指标纳入制造业创新中心认定、国企考核等评价体系,形成“政策牵引+资金撬动+考核倒逼”的推进格局。2024年对69家企业共计发放资助资金1020万元。创新“转化运营”模式。聚焦重点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省级知识产权运用服务机构,搭建“线上+线下”对接平台,联动6000余家企业开展线上供需匹配,促成508件专利精准对接。启动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指导服务102家企业建设知识产权标准化体系,230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利产业化样板培育计划。
深入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
推动存量专利盘活。组织省内67家高校院所完成全覆盖存量专利盘点1.65万件,7100件专利进入可转化资源库。动员6000余家企业注册登录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系统开展市场化前景评价,促成508件专利精准对接。组织开展系列专利推介对接活动。举办贵州省大数据产业专利技术成果推介暨项目推介会,发布全省首批专利开放许可成果清单,11件专利技术成果实现转化。举办“智赋杯”第一届贵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路演大赛,生物医药、富矿精开、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专利300多件竞相展示,全网直播观看量超过30万人次。组织召开“富矿精开”产学研对接会,一批专利成果签订转化协议。推动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打造了一批专利转化运用的标杆示范工程。如,贵州大学与派腾科技服务公司合作,成功转移转化专利98件。贵州医科大学试点“专利作价入股”,2项发明专利作价1400万元成立科技企业;六盘水师范学院“煤矸石制备技术”专利实现5500万元转让,创省内高校单项专利转化金额新高。
建立多重保障机制
尽职容错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推动贵州医科大学等建立尽职免责制度,减少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后顾之忧。双向激励机制。修订完善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资助办法,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的转化激励,将专利转化纳入到年度质量强省综合考核,形成双向激励工作格局。服务保障机制。依托“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活动载体,聚焦全省重点产业及各市州首位产业等领域,支持引导公共服务机构和市场化服务机构开展集中推介活动,筛选出一批技术成熟度高、转化运用前景好、预期经济社会效益突出的专利成果,提升转化成功率。
一审:曹 轶 王 琰
二审:林 萌
三审:李 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