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何可)近日,经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指南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及应用》(GB/Z 45492—2025)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这是继《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指南 编码技术标准化与应用》《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指南 绿色制造标准化》《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指南 合格评定基础知识》之后,今年发布的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指南系列中的第4份指导性技术文件。
4份指导性技术文件分别确立了编码技术标准化与应用、绿色制造标准化、合格评定基础知识和NQI及应用四门课程的总体原则,给出了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改进的建议。
其中,《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指南 编码技术标准化与应用》结合学校课内实践,在编码技术标准化与应用课程中融入行业前沿知识及相关应用需求,使学生掌握编码技术标准化知识和应用能力,具备物品编码技术基本理论、应用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新兴行业等领域,基于物品编码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研究及应用。
《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指南 绿色制造标准化》紧扣“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三大关键问题,构建了“四原则、双模块、全流程”框架,为各类教育机构系统构建绿色制造标准化课程体系提供了指引。该标准旨在推广绿色制造标准化知识,促进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培养兼具绿色发展理念和标准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提升标准化教育质量,推动标准化工作发展,为绿色发展筑牢人才根基,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指南 合格评定基础知识》旨在以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帮助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了解合格评定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掌握合格评定的应用技能,为培养“专业技术﹢合格评定”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标准依据。
《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指南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及应用》旨在帮助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继续教育的学生学习掌握NQI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的方法,提高NQI的意识和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去年5月,《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指南 标准化基础知识》这一标准化教育指南系列的基础标准发布实施,填补了国内标准化课程建设方面的空白。今年,4份全新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出台,不仅深化了《标准化教育课程建设指南 标准化基础知识》的理论和实践框架,而且以更加系统、细致的方式落实了《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高校标准化人才培养的要求,既有效丰富和补充了现有的理论体系,又推动了标准化理论与实际产业需求之间的紧密结合,为高校培养既具备扎实标准化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指明了方向,将为我国构建全面完整的标准化教育课程体系并规范相关课程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