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富玲燕 通讯员 王艺蓉
今年,嘉兴将以市域空间治理改革、产业协同集成改革等多项改革措施为牵引,在城乡规划融合、产业融合等六大领域22项具体任务中,持续探索创新路径,力求取得新突破、新成效。这是记者从昨天上午召开的嘉兴市深化“六改六融”缩小“三大差距”争创新时代高水平城乡融合发展典范新闻发布会上获得的信息。
激活全域共兴新动能
作为连续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一的“幸福之城”,今年,嘉兴以片区组团发展为突破口,推动乡村从“单点突破”迈向“全域共兴”。
党建红引领乡村兴,成为片区联动的核心纽带。嘉兴编制全域片区组团发展实施方案,推动片区内村党组织通过以强带弱、以大带小等方式,探索跨县域、跨镇域片区组团路径,鼓励通过联合党委、综合党委等形式健全议事协调机制,促进重点村交通、产业、服务等要素向片区内延伸覆盖,推动片区整体能级提升。“今年,全市将规划建设20个片区组团,谋划打造大三星、大缪家、大丰山、大桃园等发展典型。”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产业全链升级,让土特产变身“大产业”。嘉兴市创新实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深耕行动”,通过“五步盘活法”整合碎片化土地,因地制宜组团式发展乡村土特产,聚焦稻渔、花卉、黑猪等优势产业补链强链,引导“一村一品”向“一片一产”或“一片多产”转变。今年,全市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产值预计达到210亿元。
此外,在激活美丽经济方面,嘉兴将深化和美乡村运营“双百双十”行动,招引乡村职业经理人等人才,引导多主体参与运营,培育亲子研学等新业态,拓展美丽经济转化渠道。促农增收上,深化“强村十法”“农民共富十法”,提质“飞地抱团 +”模式,打造乡村振兴联合体、共富工坊集群、共富市集等载体,以多元合作模式,形成紧密利益共同体。
释放枢纽协同新优势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浪潮中,嘉兴以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手棋”,同时聚焦主城区能级提升,打造城乡协同发展的“枢纽之城”。
交通历来是兴城之要、强市之基。嘉兴正大力推进“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建设,以中心城区为牵引,全力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通过快速路、市域轨道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提升,致力于将嘉兴原有的城际、市域、市区3个“一小时交通圈”全面升级为“半小时交通圈”。
“接下来,我们将加快推进铁路项目建设,不断完善‘米’字形多向链接的铁路网格局。航空方面,我们加快嘉兴南湖机场主体工程、货运工程、配套交通工程、圆通航空物流项目等工程建设,全力打造以货为主、客货并举的专业型航空货运枢纽和航空联运中心。”嘉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嘉兴将聚焦主城区能级提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科创上,大力推动高能级科创平台高质量发展,打造中心城区标志性科创平台,并整合资源、完善产学研用机制;产业上,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及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2025年,聚焦智造创新强市建设,力争招引重大制造业项目30个、服务业项目超12个,举办促消费活动超30场。
“‘建强主城区、提升首位度’是在市域一体化背景下加快‘中心崛起’,不断强化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牵引功能,同时发挥5个县(市)各自特色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最终形成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联动发展的双向互动格局。”嘉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构建城乡融合新范式
“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是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通道、缩小“三大差距”的重要载体,强化县城关键支撑,做强中心镇桥梁纽带,打造重点村重要节点。
作为典型平原城市,嘉兴将突破传统层级化发展思维,将市域发展轴定位为“现代化网络型发展轴”,构建“135X”空间格局。即聚焦1个中心城区,围绕中部G60科创走廊、南部先进制造业走廊、北部生态绿色发展走廊三大市域廊道,做强嘉善、平湖、海盐、海宁、桐乡5个城市副中心,重点培育若干个中心镇和重点村片区组团。
“我们将按照‘体检表’‘任务书’‘施工图’‘成绩单’的工作要求推进‘县城-中心镇-重点村’发展轴空间专项规划编制,以点带面,强化连片品牌效应,形成可看、可感、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经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发展轴是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的先行区、示范区和带动区。在发展轴建设中,嘉兴将分层分级推动供水、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布局,实现资源普惠共享;强化用地精准配置,探索多元供给、盘活存量等要素高效利用路径,助力城乡融合与“三大差距”缩小。
筑牢民生融合新根基
在推进城乡融合过程中,嘉兴市如何以健全城乡一体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推动就业政策、资源、平台均等化,实现就业、技能服务等城乡资源联动,推动城乡劳动者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我们将聚焦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挖潜岗位,通过减税降费、AI赋能人岗匹配等举措,今年计划发布岗位超10万个;同时推动创业担保贷款提额降槛,全年发放超1.6亿元,依托‘嘉创空间’等平台激发创业活力,预计带动新增就业2万人以上。”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嘉兴市将建设7个县级技能培训基地和20个中心镇站点,开展技能培训超4.5万人次,推广“技能共富贷”强化人才支撑;新建100家“好就业”服务站畅通“15分钟服务圈”,为7.8万名重点群体提供帮扶,严打就业歧视,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力促城乡劳动者“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
面对新挑战,嘉兴又将如何进一步优化“三治融合”模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增强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坚持守正创新,以‘三治融合+’为抓手,构建‘七大治理场景’,计划逐步在全市1981个小区、66个重点商贸街区、88个重点商务楼宇、44个专业市场、59个企业园区、55个A级及以上景区、12个毗邻地区扩面打造‘三治融合+’场景,推动基层治理向全域化、精细化迈进。”市委社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城乡融合的核心是“人的融合”,嘉兴以就业创业和基层治理为两大支点,构建起有温度的民生保障体系。
上一篇:晨读|王颖:看花
下一篇:在钢筋水泥间“打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