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蓝梦之歌”号与“爱达·地中海号”同时停靠厦门邮轮母港,这个双轮同靠的场景,标志着厦门邮轮经济站上了全新的发展台阶,开启了港城融合发展的新航程。
厦门邮轮经济的发展并非偶然,源于长期在硬件与软件上的双重发力。硬件方面,从泊位的改扩建到新航站楼的落成,厦门打造出设施完备、功能先进的现代化邮轮母港,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设备配置,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邮轮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软件服务上,高效的通关流程极大提升了旅客的出行体验,良好的服务和口碑吸引更多邮轮与旅客汇聚厦门。
在产业融合发展上,厦门将邮轮产业与城市多元业态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海上世界”商业综合体的繁华、“屿见闽南”主题公园的文化魅力,以及便捷的交通网络,共同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的“邮轮+”生态圈。这种融合打破了传统邮轮母港仅作为交通枢纽的单一功能,使旅客在邮轮旅行前后,能充分感受城市的商业氛围与文化底蕴,让邮轮经济真正融入城市发展脉络,实现了从“过境地”到“目的地”的转变。
厦门首开“海丝”邮轮航线,是作为“海丝”战略支点城市的主动担当。在“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当下,邮轮不仅是旅游工具,更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桥梁。厦门通过邮轮航线,将中国文化带向世界,也将海外游客引入国内,促进了民间交往与经贸合作,彰显了邮轮经济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价值。
当然,厦门邮轮经济在迈向更高目标的过程中,仍需不断探索与突破。与国际知名邮轮枢纽相比,厦门在航线覆盖范围、服务精细化程度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未来,厦门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在邮轮经济的赛道上持续创新,打造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邮轮产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