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报道组 张曌 通讯员 余冰倩 文/摄
4月21日,阳光明媚。常山县东案乡田蓬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雨章,正在村内占地30亩的智慧联动大棚里,指导村民种植水稻。郑雨章介绍,2017年之前,田蓬村的面貌可以用“落后”来形容。如今,田蓬村产业蓬勃,生活向上,置身乡野,处处都能感受到甘甜之味。
西瓜产业
助村攒下“第一桶金”
1997年,郑雨章离开田蓬村去外地种西瓜。2012年,他应聘成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基地管理员,协助专家种植实验瓜。2017年,田蓬村正值村社换届,村里希望在外的能人回来壮大村干部队伍。得知消息后,郑雨章毅然辞去宁波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
西瓜种植是东案乡的传统产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通过村连村、户带户、亲帮亲,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种瓜队伍,但也出现了“低小散”的单体种植规模,难以形成统一标准等问题。回乡后,郑雨章带回了从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学到的立架栽培技术和西瓜苗嫁接技术,并打造了百亩连片西甜瓜产业基地。
经过试验,西瓜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据了解,该基地年产西甜瓜60万公斤,产值超300万元,带动200余户农户就业创业,人均年增收5万元至6万元。同时,还带动向外输出种植技术、专业人员和配套服务,辐射全国12个城市,产值超5000万元。
2022年,东案乡成立了“西甜瓜”共富工坊,并设立专家人才工作站、学农基地,并打造了“西甜瓜”特色品牌。2024年,在郑雨章的牵线搭桥下,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东案乡签订合作协议,定期派出专家到田间指导,推广西瓜苗嫁接栽培技术。
有了新技术的支撑,东案乡的西瓜种植迎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2024年4月,东案乡为田蓬村争取了198万元的浙江省财政衔接资金。通过村集体出资45万元,7月份建成了智慧联动大棚,并配置了水肥一体化系统等配套设施。基于田蓬村种植西瓜的历史,村集体提出了“稻瓜轮作”建议:4月初至7月中旬种植水稻,7月中旬至11月中旬种植西瓜,以此提高亩均效益。
在机械化种植下,去年田蓬村的晚稻亩产达到了500余公斤。收完晚稻后,田蓬村又开始准备种西瓜。郑雨章得知本村村民毛容良在球川镇种植猴头菇颇有心得,便主动联系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经过多方调研和专业论证,最终决定在去年11月底引进羊肚菌种植项目。“今年羊肚菌的产量不错,每亩大约500公斤,亩均产值在3万元以上。”郑雨章说,轮作基地的务工费在110元至170元之间,仅种植羊肚菌的务工费就发放了近4万元。
山海协作
为村开辟“科技赛道”
“这是去年9月我们村引进的智慧方舱育苗中心,培育的西瓜苗、玉米苗、冬瓜苗生长茂盛,手机就可以看到方舱内的温湿度等,非常方便。”郑雨章边打开手机演示边介绍,该智慧方舱包含两个育苗舱、一个操作舱及一个生活舱,一次可以育苗5万株。智慧方舱结合智能化远程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数据交互,智能感知环境、气象数据,自动调节光照、水肥、养分、二氧化碳及土壤温湿度等。通过手机即可控制该系统运行,无需人工值守,就能实现智能提醒、预警、操控。
去年,东案乡政府帮助田蓬村申请到山海协作专项资金80万元。当年9月,田蓬村主动与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衢州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对接,利用村里的西瓜产业特色建成智慧方舱。有了资金扶持和农业专家的上门“定制化”指导,智慧方舱开辟出一条“科技育苗”新赛道。
目前智慧方舱正在培育的西瓜苗包含美都、8424、美心2号等品种。“我们已经育了20万株西瓜苗,售卖了14万株,收益为10万多元,这对于增加村集体收入来说是个好路子。”郑雨章说。
上个月,朝阳村来到智慧方舱请村里培育1000株冬瓜苗。“以往我们从其他乡镇订购冬瓜苗。现在有了方舱育苗,家门口就可以育苗。”朝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邹京军说。接下来,田蓬村将根据产出收益,选育甜瓜苗、辣椒苗等品种,逐步建立自己的育苗库,实现全年可持续化育苗,并扩大方舱规模和数量,稳步提升村民收入。
“甜蜜八法”
凝聚乡村治理力量
走在田蓬村的村道上,小溪潺潺,鲜花夹道,一幅和美乡村图跃然纸上。“2017年田蓬村的3个自然村发展落后,连一个公厕都没有。”郑雨章说,村里的村民基本姓郑,理应同根同祖不分彼此。于是,他梳理了村中郑氏家族的“古八条”家风族训,从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等方面,制定村规民约,并提炼出“书记带头、两委同心、党员示范、代表先行、村务公开、遵守乡约、传承家训、崇尚劳动”的乡村治理“甜蜜八法”。
推出“甜蜜八法”后,郑雨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村庄修建公厕。田蓬村内有不少民房没有厕所,导致周边脏污不堪。他带着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听取村民意见,摸排登记无厕所的民房,经过多次实地考察选址,最终在村庄中心建起了公厕。
这场“厕所革命”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也进一步提升了田蓬村的乡风文明。紧接着,他谋划建设了一座便民桥,把3个自然村串联在一起。“有了这座桥,村民之间的交往多了起来,大家的心也贴得更近了。”郑雨章说。
2019年,田蓬村新建了村党群服务中心——乡约堂。乡约堂内需要什么样的设施和场景,都由村民来出主意。听取大家的意见后,村里为乡约堂规划了家宴中心、文化广场、村务公开栏等功能区域。“现在,在村务公开栏上,村里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都看得一清二楚。”村民纷纷表示,大家心里有了“明白账”,对村干部的信任度就更高了,对村里的各项工作都很有信心。
“甜蜜八法”让村民们有了明确的行为准则,也让村庄的管理更加透明、公正。村务公开栏前,村民们认真查看各项事务的进展;党员们在各项工作中带头示范,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信任。这种以家风族训为基础的治理模式,不仅拉近了村民之间的距离,还激发了大家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
同时,田蓬村还常态化组织召开“村情报告会”,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提高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每月开展“U协商”活动,市县乡三级政协委员针对村庄发展难题,与村民一起出点子、献良策。“把治村规矩立起来,凝聚起每个人的心,生活才会过得甜蜜。”郑雨章说,“甜蜜八法”不仅赢得了村民的认可,更成为田蓬村培育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新载体。
采访手记
在常山的群山之间,隐藏着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田蓬村。走进这里,仿佛置身于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科技与传统交织,产业与生态并进,乡村振兴的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这里不仅有现代化的农业设施,还有充满智慧的乡村治理模式。田蓬村的“甜蜜密码”,是科技赋能、乡村治理和民生关怀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离开田蓬村时,我心中充满了期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田蓬村会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上一篇:黄金价格高台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