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辽宁日报
大连东关街引入东北首店、大连首店、城市概念新店31家,带动全街店铺赚得盆满钵满。 本报记者 查金辉 摄 制表 隋文锋本报记者 吕丽 金晓玲
引子
——排队一个多小时买到一杯奶茶却甘之如饴,只因它来自落地本城的某网红品牌首店。
——预约、抢票才能观看一场知名IP首秀也不嫌烦琐,兴奋地在朋友圈分享观后感、收获情绪价值。
——不惜“打飞的”奔赴外地,只为赶上某热门品牌的新品首发,先睹为快并成为第一批体验者。
首店、首秀、首发、首展……眼下,一个“首”字带火消费的现象和话题正在散发着巨大热度,被称为首发经济。
首发经济的核心是什么?消费者为啥愿意为“首”买单?本报记者近日在沈阳、大连进行探访,了解首发经济爆火的流量密码,探寻让“首发经济长红”的科学路径。
首发经济带来了什么?
创造新体验 激发新需求
“动感城到底有啥呀,你一个小长假去三趟?”“五一”假期过去有些日子了,沈阳市民林昕昕还时不时地被朋友调侃,“好玩呀,这个周末我还去呢。”林昕昕回答。
5月1日开业的沈阳环球港动感城,是月星集团打造的全国首个以“体育+”生态集群为核心理念的城市综合体,现有品牌商户近百家,涵盖多元运动体验、文化、餐饮等业态,重点引入了滑板、篮球、网球、卡丁车等21项运动项目,其中12家为首发品牌,包括全国首店4家、东北首店3家和辽宁首店5家。
动感城因“首”带来的新鲜体验感,俘获了众多“林昕昕”。比如屋顶266米悬空智能光影跑道、800平方米专业滑板碗池、25.85米东北最高室内攀岩墙……众多第一次见、第一次体验的点位,成了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首选。
火爆的不止动感城。今年以来,东北地区首个毕加索主题艺术展、风靡全球的艺术展“MOX失败博物馆”全球巡展东北首站、国内首个以“实操交互”为核心的大型AI主题体验展“AI 未来城”等首展、首秀活动在沈阳接连开幕。丹东游客刘女士一家三口在参观了AI主题展后激动地说,这种体验太奇妙了,感觉科技离我们并不遥远,可触摸、可操作,甚至可以参与创造。
店不在大,唯“首”独领潮流。在大连华南万象汇,“五一”假期,裕莲茶楼大连首店、yee3三号椰大连首店等饮品店“饮”爆排队潮;咩咩农场大连首个“农场风”户外乐园开园,喂养区、休憩区、游乐区、集市区成了亲子活动的爆款主场。
记者采访中发现,能让首店、首发“出道即巅峰”的原因不外乎三种,要么是网红体质、“流量制造器”,要么产品具有独特性和创新性,要么带来消费新体验、提供不一样的情绪价值,从而激发消费意愿,“一炮而红”。
基于此,发轫于首店的首发经济,其概念和特征也因此清晰起来: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一系列以“首”为特征的经济活动。以首次发布、首次推出为核心特征。
作为新兴经济形态,首发经济符合消费升级趋势,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需求,迅速成为消费市场中的一抹亮色。在我省各市,网红餐饮首店,热门IP首展,时尚潮流首秀……一个个首发场景、首推业态打造出一批又一批“流量之王”。
首发经济是新风口吗?
增加新供给 竞争新赛道
一直以来,千店一面、产品同质化是实体零售店被诟病的一大短板,也因此失去了不少年轻消费群体。首发经济崛起,增加了消费场景新供给、丰富了产品品类,也在集聚消费资源、构建新消费生态,创造惊人的销售业绩。
产品新、体验好、情绪价值高,让消费者对首发经济情有独钟,20出头的沈阳女孩丁越就是众多“捧场者”之一。
国内知名品牌“鲍师傅”东北首店、国际著名连锁披萨品牌“达美乐”东北首店这两年相继落户沈阳铁西万象汇。“我从店铺设围挡装修时就开始关注了,开业当天买到首店的第一批商品,感觉排队几个小时还是值得的。”丁越告诉记者,“绵软的糕点集合了多种口味,都是我喜欢的。”
品牌效应和产品实力互相支撑,才会赢得消费者对品牌的钟爱与追捧,这是超高销售量的底气。记者“探店”中发现,排队、预约等花式表象并非只是表面繁荣,而实打实的销售数据表明,首发经济已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擎。
沈阳环球港动感城5月1日开业当天近10万客流涌入,“五一”期间总客流量超35万人次。运动潮品集合店“原品仓”东北首店创下品牌全国单日销售纪录,“五一”期间全国销售额第一。
达美乐东北首店以1110万元的首月销售额,创下其全球门店首月销售纪录。
沈阳大悦城在去年首店经济爆发,全年零售和餐饮业态引进60余家首店,其中国潮和二次元引爆潮流热度。今年已引进十余家首店,强势提升销售业绩。
大连恒隆广场作为高端零售商场,坚持“首”字营销,汇聚近400家品牌,其中50余家国际品牌里半数为大连乃至东北首店。2024年完成130余家品牌升级,今年一季度再添20余家新店。国际潮流IP“Wiggle Wiggle”大连首展、上海乌龙剧团空中芭蕾大连首演等叠加国际品牌独家首发活动,助力今年一季度销售额实现两位数增长。
“五一”期间,大连东关街焕新开街,引入TOCTOUCH中国原创个人洗护品牌、Buju原创手作等东北首店、大连首店、城市概念新店31家,带动全街店铺赚得盆满钵满。
当前,国内首发经济势头强劲,赛迪顾问最新发布的报告认为,首发经济关乎消费升级与产业革新,已成为城市竞争的新赛道。
首发经济如何能“长红”?
从涌入流量 到实现增量
“一时的”还是“一直的”?首发经济火热的背后,也存有很多疑问。
一些品牌的首店或首发持续创造经济效益,有的却在短暂的热潮后陷入冷清,最终昙花一现。
首发经济如何能从短期爆红转到持久的“长红”呢?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认为,首发经济的核心在于“首”,本质是创新驱动,要靠个性化、多样性吸引“头回客”,同时诚信和产品品质要经得起长期推敲,成功锁住“回头客”,将流量转变成增量。
另外,她表示,一个城市的区位、人口优势以及文旅业繁荣固然对消费有显著影响,但不足以保证首发经济长红,市场体量、消费审美、供应效率、制度红利与创新环境综合支撑,才能促成品牌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从企业到政府部门,从资金激励到营商环境,我省正在构建首发经济良好的发展生态。
在政策支持层面,我省今年初出台的稳增长惠民生政策举措中明确大力发展首发经济,鼓励国内外品牌来辽举办首发、首秀、首展。5月11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强调大力推进首发经济提速提质,推进“首发+”融合发展。
企业个体重视挖掘首发经济潜力。沈阳大悦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规划超20场东北首秀、沈阳首秀主题活动,通过稀缺性和话题效应,驱动消费升级。同时通过首店撬动,形成品牌反哺商业的生态迭代。
以沈阳、大连为代表,我省各市积极写好“剧本”,搭好“戏台”,抓住这波“新风口”。
沈阳市创新开展首发经济与旅游、文娱、赛事联动,促进服务消费增长。积极培育多元化的首发经济主体,推动首发经济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升城市“首位度”。目前沈阳市已引进培育全国首店、东北首店等各类商业品牌首店950余家,力争到今年底品牌首店累计超过1000家。
大连市加速打造独具特色的品牌商圈,为首店、首发落地或登陆构建“桥头堡”,政策护航、配套服务,促进首发经济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行业协同发展。从2023年开始,大连市首店落地增长率陡增,今年将在全市提振消费重点活动中举办“首店首发节”,预计年内增加首店7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