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广东万里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万里马”)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面临诸多挑战,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同时多项费用增长,经营压力较大。以下是对该公司年报的详细解读。
关键财务指标分析
营收下滑,市场竞争压力凸显
2024年,广东万里马实现营业收入586,570,863.98元,较上年的617,893,004.20元下降5.07%。这一下降主要源于行业竞争加剧,团购业务作为核心营销渠道,受主要客户招投标项目推迟、订单量减少等因素影响,业务规模未达预期。同时,零售渠道受消费信心不足影响,市场需求疲软,公司主动调整经营策略,收缩线下渠道,裁撤亏损店铺,导致营收减少。从具体业务来看,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收入373,184,804.31元,同比下降6.43%;零售业收入104,391,162.38元,同比下降18.13%。
年份 | 营业收入(元) | 同比增减 |
---|---|---|
2024年 | 586,570,863.98 | -5.07% |
2023年 | 617,893,004.20 | - |
净利润大幅下降,亏损加剧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5,898,032.95元,相较于2023年的-71,552,794.26元,亏损幅度扩大145.83%。亏损加剧的原因除了上述营收下滑外,还包括成本及制造费用较高,管理部门资产折旧摊销、员工薪酬等固定成本费用居高不下,以及为加大电商业务拓展投入较大营销费用,毛利水平不及预期。此外,公司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556.72万元、坏账准备1,177.01万元,以及冲回递延所得税资产1,338.34万元,这些因素共同导致净利润大幅下降。
年份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 同比增减 |
---|---|---|
2024年 | -175,898,032.95 | -145.83% |
2023年 | -71,552,794.26 | - |
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40,298,012.57元,较2023年的-82,621,012.76元,亏损幅度扩大69.81%。这表明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在下降,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相对较小,公司主营业务面临较大困境。
年份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元) | 同比增减 |
---|---|---|
2024年 | -140,298,012.57 | -69.81% |
2023年 | -82,621,012.76 | - |
基本每股收益和扣非每股收益均为负且下降
基本每股收益为-0.4336元/股,较2023年的-0.1764元/股下降145.80%;扣非每股收益为-0.3458元/股,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的恶化,股东收益受到较大影响。
年份 |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 同比增减 | 扣非每股收益(元/股) |
---|---|---|---|
2024年 | -0.4336 | -145.80% | -0.3458 |
2023年 | -0.1764 | - | - |
费用分析
费用整体增长,成本控制面临挑战
2024年公司费用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其中销售费用80,042,341.02元,同比增长6.98%;管理费用46,175,391.39元,同比增长9.20%;财务费用11,678,984.07元,同比增长48.70%,主要原因系售后回租产生利息支出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研发费用30,206,773.60元,同比下降1.48%。各项费用的变化反映出公司在市场拓展、内部管理、资金运作和研发投入等方面的策略调整,但整体费用增长对公司利润形成较大压力。
费用项目 | 2024年(元) | 2023年(元) | 同比增减 |
---|---|---|---|
销售费用 | 80,042,341.02 | 74,819,549.57 | 6.98% |
管理费用 | 46,175,391.39 | 42,283,320.83 | 9.20% |
财务费用 | 11,678,984.07 | 7,854,152.24 | 48.70% |
研发费用 | 30,206,773.60 | 30,660,066.78 | -1.48% |
销售费用增长,市场推广力度加大
销售费用的增长主要源于公司为应对市场竞争,加大了市场推广力度。其中职工薪酬25,020,507.22元,商场与信息推广费27,254,040.78元,订货费5,063,553.99元等,这些费用的增加旨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量,但从营收下降的结果来看,销售费用的投入产出效果有待提高。
管理费用上升,内部运营成本增加
管理费用上升,职工薪酬、折旧与摊销、中介机构费等各项费用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这可能与公司业务规模调整、内部管理架构优化或运营效率问题有关,公司需进一步审视管理费用的构成,优化内部流程,降低运营成本。
财务费用大增,偿债压力上升
财务费用大幅增长48.70%,售后回租产生的高额利息支出使得公司偿债压力增大。公司在进行融资决策时,需更加谨慎考虑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优化资本结构,确保资金链的稳定。
研发费用微降,创新投入仍需关注
研发费用略有下降,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151人减少至96人,变动比例为-36.42%。公司表示为节约成本开支调减人员结构,同时按项目需求寻找外部机构共同开发产品作为替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研发投入对公司产品创新和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公司需平衡成本控制与研发投入的关系,确保长期发展的动力。
现金流分析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增加,销售回款改善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8,441,833.07元,较2023年的7,809,096.82元增加904.49%,主要系本期销售回款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这表明公司在销售收款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状况改善,有利于公司维持日常运营和债务偿还。
年份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 同比增减 |
---|---|---|
2024年 | 78,441,833.07 | 904.49% |
2023年 | 7,809,096.82 | -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减少,投资策略趋稳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2,879,225.36元,较2023年的-16,616,785.52元减少22.49%。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320,770.00元,同比减少98.92%,主要是赎回理财等投资活动减少;现金流出小计13,199,995.36元,同比减少71.49%。这显示公司投资策略趋于稳健,减少了大规模的投资支出。
年份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 同比增减 |
---|---|---|
2024年 | -12,879,225.36 | -22.49% |
2023年 | -16,616,785.52 | -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资金筹集与使用需优化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798,026.69元,而2023年为40,111,253.80元,同比减少239.11%,主要系本年归还借款较上年同期增加所致。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238,338,439.08元,同比减少17.48%;现金流出小计294,136,465.77元,同比增加18.26%。公司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需进一步优化,确保筹资规模与经营发展相匹配,合理安排还款计划,避免资金链紧张。
年份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元) | 同比增减 |
---|---|---|
2024年 | -55,798,026.69 | -239.11% |
2023年 | 40,111,253.80 | - |
风险提示
市场需求风险
皮具产品消费受宏观经济影响大,经济不景气或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将降低消费者对皮具产品的消费频率和金额,影响公司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公司经营业绩已受到一定影响。
团购业务波动风险
团购业务是公司重要收入来源,近三年销售规模占比均超58%。若团购客户减少对公司产品购置,将对公司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产生不利影响。尽管国家对军队、武警等系统后勤支出增加可能刺激团购业务扩张,但仍存在不确定性。
直营渠道风险
受消费结构调整、内需增速趋缓等因素影响,居民人均衣着消费占比下滑,线下门店客流量减少,直营店盈利水平降低。公司虽对部分亏损门店进行调整或关闭,但直营渠道销售规模仍存在进一步降低的风险。
应收账款回收风险
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161,717,830.94元,占资产总额比为21.44%,虽大部分账龄较短且团购客户信誉度较高,但大额应收账款仍可能对公司现金流和资金周转产生不利影响。
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产品原材料包括皮料、里布和五金配件等,受市场供求状况影响,价格存在不确定性。若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可能面临采购成本上升的局面,影响正常生产经营。
研发风险
皮具行业消费者品味和偏好变化频繁,公司产品研发需精准预测市场潮流和消费者需求。尽管公司研发团队具备经验,但仍可能因判断失误,未能及时推出畅销产品,导致产品滞销,影响销售业绩。
高管薪酬情况
董事长林大洲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30万元,副董事长林大权为30万元,董事、总经理林大耀为29.34万元,副总经理沈亦民为30万元,财务总监许晓敏为47.34万元,董事会秘书苏继祥为47.19万元。公司根据内部董事、内部监事与高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风险、压力等,确定不同的薪酬标准,薪酬按照其在公司内部担任的职务,根据岗位责任等级、能力等级确定,每月发放。独立董事津贴数额由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决定。整体来看,高管薪酬水平与公司经营业绩的关联性需进一步关注,在公司面临亏损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薪酬激励提升公司业绩值得思考。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