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黑龙江日报
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安达市聚焦“兴产业、强企业、壮财源、惠民生”,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走出一条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之路,力争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
第一,抓项目、强产业,挺起县域经济“硬脊梁”。落实“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持续构建以精细化工、乳肉食品、新兴能源、现代物流为主导的“4+N”现代产业体系。新项目做到铺天盖地。围绕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精准对接新希望、三一重工等全国500强企业,全年签约项目30个以上,签约额达到270亿元以上;实际利用省外资金实现66亿元,同比增长30%。大项目做到顶天立地。围绕前沿产业、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实施项目102个(其中产业项目63个、省级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492亿元,年度完成投资90亿元,同比增长20%。特别是重点推动投资170亿元的中国天楹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和投资116亿元的升平储气库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老项目做到改天换地。抢抓“两新”契机,推动新瑞石油、迪龙制药等17家原有企业进行改造升级,“老树开新枝”,全年产业项目投资要完成37.5亿元,同比增长20.1%。
第二,抓园区、强保障,抢占县域经济“新高地”。依托省级园区,加大投入力度,完善配套设施,保障产业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园区产销值突破300亿元。要素保障精益求精。加快推进精细化工产业园公共管廊、供热管网、排污管线等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全要素保障,做到全省精细化工园区评定和安全等级认定“双第一”。监督管理严而又严。推进园区全AI化智能管理,用“数字孪生”、场景驱动技术云端管理企业安全、环保、能耗等信息,全面提升园区监管时效性、准确性、可溯性,在全国53个危化品重点转移县中强势保持前五位次。市场开拓强中更强。充分发挥省级孵化器和知识产权试点园区作用,加大与哈工大、天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力争成为全球最大的苄草丹、双酚S、邓钠盐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聚丙烯酰胺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高端染料和工业磺胺生产基地。
第三,抓创新、强企业,优化县域经济“软环境”。创新服务路径,优化营商环境,全周期全环节保障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纳税超千万企业达到18户,工业企业税收超过10亿元。在经营模式上求创新。以新希望集团引领安达物流产业,充分应用万车互联、AI操控、云平台管理等技术加持,全市物流企业达到400家以上,统筹调度平台冷链运输车辆30万辆以上,物流产业营业收入实现25亿元,税收超过6500万元。在生产技术上求创新。放大全国创新型县优势,以氢氨醇一体化项目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为牵动,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户。在服务举措上求创新。创新项目落地端、建设端和企业生产端、经营端“四边形”包联机制,推行“定制化”服务,领办、帮办、代办企业在手续办理、竣工验收、融资贷款等方面遇到的各类难题,实现“来安达、无难事”。全年新落地各类企业达到1000户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户以上。
下一步,安达市将放大主导产业优势,提升项目建设质效,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安达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