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IPO现场检查的基本要求、注意事项及检查内容的综合解读,结合2024-2025年最新监管动态与实务案例:
一、IPO现场检查基本要求
检查范围
覆盖所有已申报但未上会企业(100%全覆盖),包括前期已通过抽签的企业,部分行业或存在负面舆情的企业被抽检概率更高。
新增“飞行检查”形式:不提前通知,直接上门核查,企业需随时保持合规状态。
检查人员构成
检查组由15-20人组成,包括证监局/交易所领导、3-4年经验的专业人员,以及会计师(总监级别以上)、律师、IT专家、行业专家等,确保技术核查深度178。
检查时间
现场检查:企业现场入场3-4周;
现场督导:券商办公室入场2周。
监管趋势
2025年现场检查比例提升至不低于拟上市企业的1/3,撤回企业仍可能被追溯核查(“申报即担责”原则)。
二、IPO现场检查重点注意事项
资料与底稿准备
电子与纸质双轨制:不接受“已归档”“隐私保护”等理由,需提供可编辑的Excel/Word底稿(PDF不可替代),重点关注银行函证、签收单等原始凭证。
一致性核查:检查组会比对中介机构底稿、企业提供资料与系统导出数据的一致性,矛盾点可能引发深度调查。
现场沟通与应对
精准回答:避免猜测或改口,不确定的问题需明确表示“需核实后回复”,防止检查组转向严查模式。
突击检查:高管办公室、财务室可能被突击检查,需确保无客户/供应商的密钥、公章等敏感资料留存。
舆情与举报管理
监管以舆情、员工举报、同行业投诉为切入点,企业需提前排查风险,如关联交易、资金流水异常等。
三、IPO现场检查核心内容
检查围绕“五大循环”展开,穿透业务实质与财务数据真实性:
1. 收入循环
走访与函证:
客户走访比例不低于70%,核查交易对手地址、联系方式、工商登记一致性,访谈照片需与客户名称匹配。
函证需独立发函,关注回函路径、签字人身份,回函不符或过高相符率均需解释。
穿行测试:检查组随机抽取样本(非中介机构“完美”样本),验证收入确认时点与合同条款是否一致,尤其关注境外收入与海关数据勾稽。
2. 成本循环
投入产出比:核查原材料消耗与产成品入库的匹配性,对比行业损耗率,追踪废料处理资金流。
成本核算:账套导出后检查是否存在改账记录,收发存与成本结转是否勾稽,能源消耗与产能利用率匹配性。
3. 资金循环
流水穿透核查:
导出所有银行流水(含客户/供应商),追踪异常流水(如频繁小额转账、公私混用),不接受“报告期外”借口。
经侦系统介入追踪资金链,相关人员需对流水细节完全掌握。
4. 费用循环
研发费用:需提供专职人员打卡记录、设备专用证明、研发废物处理单据,不认可Excel汇总表。
咨询费/居间费:核查服务实质与对手方资质,大额报销需附详细说明710。
5. 资产循环
存货与固定资产:
督导组突击盘点,关注临时仓库、账外存货,专业存货需第三方计量。
固定资产需有卡片记录,未使用设备需说明原因,存货摆放需整洁、标签清晰。
四、典型案例与监管警示
财务造假:纬诚科技因放宽客户信用期虚增收入,被终止IPO;恒达智控研发费用资本化依据不足,撤回申请。
内控缺陷:员工个人账户收付款、通过个人网店销售等暴露资金管理漏洞。
中介责任:2024年21家券商因核查流于形式被处罚,5家会所被暂停执业。
五、应对建议
前置合规整改:历史问题(如转贷、资金拆借)需在申报前彻底解决,完善研发、销售等内控制度。
动态数据管理:建立业务-财务数据联动模型,确保能耗、产能、存货等数据逻辑自洽。
中介协同:保荐机构需提高底稿质量,避免“带病申报”,应对检查时需快速响应、提供交叉验证证据。
总结:IPO现场检查已从“形式合规”转向“实质穿透”,企业需以投资者视角审视业务与财务真实性,强化数据留痕与逻辑闭环,方能在严监管下成功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