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直呼用户姓名引负面反响,用户直呼“毛骨悚然”
创始人
2025-04-20 08:01:33
0

IT之家 4 月 20 日消息,近期,部分 ChatGPT 用户注意到一个现象:这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在与用户互动和进行逻辑推理时,会直接称呼用户的名字。这一行为并非该工具此前的默认设置,更令人费解的是,一些用户称,即便从未向 ChatGPT 透露过自己的姓名,也被其直呼其名。

IT之家注意到,这一突如其来的“亲密”举动在用户中引发了复杂且多为负面的反响。软件开发者兼人工智能爱好者西蒙・威利森(Simon Willison)认为该功能“令人毛骨悚然且毫无必要”。另一位开发者尼克・多博斯(Nick Dobos)则直言“讨厌这种做法”。在社交平台 X 上粗略搜索可以发现,大量用户对 ChatGPT 这种直呼其名的行为表示困惑和警惕。一位用户写道:“感觉就像老师不停点我的名,哈哈,我不喜欢这样。”

目前尚不清楚这一变化具体是何时发生的,也无法确认是否与 ChatGPT 近期升级的“记忆”(memory)功能有关,该记忆功能允许聊天机器人利用过往的对话记录来个性化其回应。然而,一些用户在 X 平台上表示,即便他们已经禁用了记忆功能及相关的个性化设置,ChatGPT 依然会称呼他们的名字。

对于这一现象,ChatGPT 的开发公司 OpenAI 尚未做出回应。

这次用户反弹凸显了 OpenAI 在努力让 ChatGPT 变得更“个性化”时可能难以跨越的“恐怖谷”困境。就在上周,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Sam Altman)还暗示,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将能够“在你一生中逐渐了解你”,从而变得“极其有用和高度个性化”。但从最近这波用户反应来看,并非所有人都对这个想法买账。

迪拜一家精神病诊所 The Valens Clinic 发表的一篇文章或许能解释用户对 ChatGPT 称呼其姓名的本能反感。名字的使用传递着亲密感,但当一个人 —— 或者在此情境下是一个聊天机器人,过于频繁地使用对方的名字时,反而会显得不真诚。Valens Clinic 的文章写道:“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是建立关系的有效策略,它表示接纳和欣赏。然而,不恰当或过度使用则可能被视为虚假和冒犯。”

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多人可能不喜欢 ChatGPT 使用他们的名字是因为这种行为显得过于生硬,是一种对没有情感的机器人强行拟人化的尝试。正如大多数人不希望自家的烤面包机喊出他们的名字一样,他们也不希望 ChatGPT“假装”理解名字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做法产生了与预期相反的效果 —— 它打破了人们对于底层模型仅仅是可编程、合成工具的认知幻觉。

不过,截至周五这一变化似乎已被撤销,o3 模型又恢复为默认的“用户”称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闻随笔】“买全球、卖全球”... 转自:光明日报【新闻随笔】   2025年4月18日,为期6天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
一座城市的“请战书”① 转自:沈阳晚报  □伏桂明  走进沈阳的1950-1953,情感总是那么饱满,话题总是说不尽。  以...
以主动“赢商” 转自:沈阳日报  □孙连宇  近日市委、市政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咬定目标、加压奋进,强攻二季度、...
沈阳全面启动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 转自:沈阳晚报  本报讯(沈阳晚报、沈阳发布客户端记者张一弛)4月18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为进一步...
什么叫干眼病? 什么叫干眼病?是由于眼镜过度疲劳造成的,干眼病的主要症状是眼睛有干涩,灼痛感,眼屎较多;眼酸、眼痒、...
怎么学会说话与人沟通技巧 怎么学会说话与人沟通技巧要想学好说话与沟通技能,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相应的看些书,然后将书上的这些技能...
“沈水之阳 书韵流芳朗诵会”举... 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刘国栋)4月19日,2025世界读书日“沈水之阳 书韵流芳朗诵会”...
谷雨染春深 转自:沈阳晚报  □侯进元  四月中下旬,晨光悄然融入谷雨的柔情,世界仿佛被一场温柔的梦包裹,变得湿...
东北首个冰淇淋博物馆年底“甜蜜... 转自:沈阳日报  4月18日,米开朗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辽宁七星方圆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正式签约,米开朗冰...
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商会成... 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傅淞岩)4月15日,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商会成...
植下希望 种下美好 转自:光明日报
2025年东北三省一区跳绳公开... 转自:沈阳日报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丁瑶瑶)4月19日,“体彩杯”2025年东北三省一...
以“轻量化骨骼”托起C919的... 转自:沈阳日报  在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的壮丽图景中,沈阳昌兴复材航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
一季度我国测绘地理信息数据需求... 转自:光明日报本报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杨舒日前从自然资源部4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一季...
昆剧《世说新语》重构魏晋风度   本报讯(记者 王润)《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体小说,字里行间生动传神的“...
创新“头雁”,还看首都北京!   编者按  AI第一城、独角兽第一城、“小巨人”第一城……提起首都北京,科创绝对是一个高频热词。2...
【我在现场】西辽河“听水” 转自:光明日报【我在现场】   4月6日傍晚,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门达镇四合村党支部书记叶明——记者...
耐心沟通拆除楼顶私搭鸽棚   有市民近日向12345热线反映,西城区南华里社区楼顶有人搭建鸽棚饲养鸽子,不仅扰民,随着天气变热...
《中国2024年度重要医学进展... 转自:光明日报本报北京4月20日电(记者金振娅)中国医学科学院20日在中国医学发展大会上发布《中国2...
扬帆共启新航途   4月,东南亚繁花满树,青翠满目。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成功召开后不久,习近平主席2025年首次出访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