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南湖晚报
在媒体融合、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名“媒体人”。在数字化浪潮和人工智能技术双轮驱动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使之成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数字公民”?
近日,嘉兴市第三中学举行了媒介素养教育推介活动,以“解锁媒介力量·共筑新质教育”为主题,展示了嘉兴三中近年来在培养学生媒介素养方面的成功。现场,“嘉兴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共同体”正式启动,同时发布《嘉兴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倡议书》。
窥一斑而知全豹,嘉兴三中的此次推介活动,透露出我市在推进普通高中“分类办学”上的哪些信号?
以兴趣为落脚点
嘉兴三中是省二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近年来,学校秉持“满足学生有个性地健康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体艺+X特色发展多元育人体系”,培养学生以媒介素养为代表的现代思维能力。
2024年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2025年省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女队第四、男队第六;18名体育特长生考入中国石油大学、上海体育大学等“双一流”及重点院校……同时,嘉兴三中还是市“分类办学”体艺高中试点学校、市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以体艺高中试点学校为起点,为学生搭建成长赛道。
嘉兴三中在体艺试点学校探索中,敏锐捕捉到传媒艺术对媒介素养的培育价值。从2023年起,嘉兴三中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携手,构建“大中一体化”传媒人才培养模式。
“传媒教育不仅是艺术特长的培养,更是‘解码媒介、运用媒介、超越媒介’的素养提升,这与本次活动‘赋能未来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嘉兴三中党总支书记刘国宏说道。
刘国宏还从体艺试点高中的层面介绍了学校重视学生媒介素养培养的初衷。体育教育不仅是技能培养,更是意志磨砺,正如媒介素养需要理性判断,体育竞技同样教会学生在压力下保持专注、在规则中追求卓越;学校于2020年开设日语班,日语教育不仅提升跨媒介学习能力,更培养学生在多元文化语境中理性辨析、精准表达的素养,这与媒介素养中“跨文化传播”的要求高度契合。
活动现场,嘉兴三中发布了《媒介素养教育校本化体系构建蓝皮书》,全面梳理和展示了学校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以兴趣为落脚点,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传媒艺术特长。”嘉兴三中校长蔡丽青说。
接下来,嘉兴三中将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分阶段逐步加强师资培养,更加重视家庭媒介管理,尽快探索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在媒介素养教育探索道路上不断前进。
培养数字时代的清醒者
“两年前,我们与嘉兴三中合作创办了‘传媒特色班’,这一实践项目与《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构建数字素养教育体系,赋能青少年全面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浙江传媒学院播音艺术主持学院党委书记戚鸿峰说道。
记者了解到,双方已连续开设2届传媒艺术特色班,开发“三层·九部”校本课程体系,涵盖播音主持、影视编导、媒介文化等模块,让学生在镜头语言、传播逻辑、内容创作中培育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
2024年,嘉兴三中的应届毕业生中有2人圆梦浙传,其中,黄语轩同学更是以全国第56名的专业成绩被浙江传媒学院录取,这标志着嘉兴三中在媒介素养与艺术专长结合的育人路径上初结成果。
“媒介素养教育绝非简单的技能叠加,而是落实国家与地方青少年发展纲要、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答题’。”戚鸿峰以“破界·共生·超越:以媒介素养教育重构AI时代的未来学校图景”为题,从三个维度出发,分享了学校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立足时代坐标:媒介素养是落实青少年发展纲要的核心抓手。戚鸿峰认为,媒介素养不仅是技术能力,更是现代公民的核心竞争力。在“后真相时代”,青少年亟需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形成“认知—实践—伦理”三位一体的能力框架,既能识破AI生成的“超真实”信息,又能以媒介为工具讲好中国故事。
锚定教育革新:构建贯通“大高中一体化”的素养培育链。戚鸿峰认为,在传媒特色班实践中要注重打破三重壁垒:课程壁垒、资源壁垒、评价壁垒。传媒特色班这一实践不仅有效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更有助于提升高中升学率,成为浙江省“数字赋能基础教育”的生动案例。
前瞻未来趋势:以“智能素养”重构教育生态。据介绍,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发起了“青少年智能传播计划”,重点打造学生的技术和人文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以传媒特色班为起点,深化‘大高中一体化’育人模式,让青少年在信息的海洋中明辨方向,在技术的洪流中坚守价值,真正成长为‘数字时代的清醒者’与‘中国故事的发光者’。”戚鸿峰说。
分类办学重塑教育生态
2020年,我市启动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办学”改革。截至目前,全市共确定了三批共17所普通高中为“分类办学”市级试点学校,打造了一批学术、文史、科学、外语、艺术、体育等特色高中。
“分类办学”改革,是我市为突破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和“千校一面”同质化发展瓶颈而采取的大胆尝试,在此基础上,我市不断探索普通高中高水平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之路。我市各普通高中学校立足自身办学传统、文化积淀、师生特点以及办学资源等因素,找准学校特色发展方向,逐步凝练办学特色,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校多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学格局。
可以说,“嘉兴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共同体”的正式启动和《嘉兴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倡议书》的发布,有助于汇聚各方力量,搭建起资源共享、协同育人的平台。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各方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责任和使命,凝聚起广泛的共识。
翻看《嘉兴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倡议书》可以发现,这份倡议书涵盖了学生、老师、家长三类主体。倡议同学们学会筛选信息,培养辩证思维和批判思维;倡议老师们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同时积极参与媒介素养教育培训,鼓励学生参与各类传媒实践活动;倡议家长们和孩子一起制定科学规范的家庭网络使用规则,引导孩子选择健康有益的媒介内容。
不仅如此,《嘉兴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倡议书》还呼吁更多本地的中小学校积极参与媒介素养教育,一起在课程开发、师资建设、学生实践等方面开展合作。
“加强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用心探索、携手同行。”嘉兴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教育局党组副书记金剑辉对我市媒介素养教育协同发展提出了三点希望:强化协同,凝聚育人合力;深化改革,凝练特色内涵;量化品牌,凝造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