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一名微博博主在微博中发布了文图视频内容,表示包括广州在内的国内多地,出现猫、狗、龟等动物异常表现情况,并表示上述现象预示着地震可能。对于上述信息,广州市地震局通过社交媒体回应表示,动物行为作为地震预警存在局限性,并且缺乏科学预测的普适性和准确性。
曾有网络博主发帖表示
动物存在异常推测地震发生
据悉,有Hehson微博认证资料为“科学科普博主”的网友,在4月17日发微博称,有地热研究机构向中国地震台网地震预测交流群发送了广州、北京、成都等地的动物异常情况。其中在广州,出现哺乳期母猫突然叼崽藏匿并往返多次现象,另有其他猫咪集体半夜长时间嘶吼不停现象;在北京和成都,则有猫、狗、龟等动物不安现象。该博主称,当中的一些动物异常行为,曾在缅甸7.9级地震前发生过。
结合上述现象,该博主推测国内存在着近期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上述内容被一些自媒体引用并转发。截至4月18日下午,该博主的微博主页已不见上述内容,并在微博中对部分自媒体的“网暴”行为表示不满。
广州市地震局:
动物行为作为地震预警存在局限性
猫狗龟不安预示地震要来?在相关博主发布信息后,广州市地震局通过“广州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发布科普材料,表示动物行为作为地震预警存在局限性。
广州市地震局表示,从科学研究角度来看,虽然有观点认为动物的异常活动与地震在概率上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任何国家或研究团队能够通过动物异常行为等方式准确预测地震的具体时间、地点和震级。动物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诸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状况、其他种群干扰以及自身生理周期等,都可能致使其行为出现异常。目前尚未建立动物行为与地震参数(时间、震级、震源)的定量关联模型。即便动物感知到地质异常,其反应也无法提供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及破坏程度。
虽从未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
但建议广州街坊做好防御措施
广州市地震局表示,广州地处华南块体内部的稳定区域。地质研究显示,广州附近不存在构造活动强烈的大型活动断裂带,地壳较厚且结构稳定,缺乏强震孕育所需的条件。
自存在地震记录以来,包括清代地方志等资料记载,广州从未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广州增城、从化、花都偶尔出现0-2级小震,但震感微弱,几乎不会造成破坏;即便是广东省内历史上震感最强的几次地震,也主要集中在河源、阳江或粤东粤西等区域,与广州相距甚远。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广州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城市建筑严格按此标准设计建造,具备抵御常规地震灾害能力。
从防灾减灾角度,广州市地震局仍建议市民做好相关防御措施,除了在手机当中设置接收地震预警外,建议市民家中常备放置必要应急物品的应急包,晚上睡觉前拖鞋朝外摆,眼镜放置在随手可拿的地方,这些做法均有助于地震发生时应急逃生。由于地震发生时,家具可能因为摇离原有位置而伤人,广州市地震局建议市民购买固定家具的防倾倒固定器,以固定家中家具位置。
不少部门会在平时组织地震应急演练,广州市地震局建议,各家各户平时也可以组织家庭版的地震应急演练,主要做法是清空逃生通道以测试逃生时间和距离,将放置在家中高处的重物移至低处减少安全隐患。这些做法,均能够在地震发生时,对应急逃生起到作用。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