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以数据为尺 以问责为剑
中铁建设南方工程公司以穿透式管理筑牢质量管控根基
本报讯 (成 航 记者徐建华 实习记者徐雅臣)“借助穿透式管理,公司质量隐患从排查到整改实现了闭环管理。今年第一季度,我们开展的质量管控专项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排查各类隐患1172条,整改合格率100%。”近日,在中铁建设南方工程公司质量管理专项推进会上,该公司技术质量工作负责人冯友平通报了该公司质量管理的阶段性成果。
据介绍,去年以来,中铁建设南方工程公司深入贯彻“质量强企”理念,在全面落实项目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在工程质量管控中进一步压实穿透式管控,构建了“责任到人、标准到岗、考核到班组”的管理机制,责任链条从项目管理层贯穿至现场作业层,从源头紧抓风险防控,质量隐患动态清零。
该公司新建广东佛山站工程项目自去年8月开工以来,针对地下结构复杂、地铁隧道保护等难点,建立了“网格化责任清单”,实时监控300余项关键工序。此外,该公司派专人跟踪验收关键工序、风险等级区域,现场抽查工序质量,随机询问网格单元负责人、劳务班组长及作业人员作业标准,严控施工误差。“从管理人员到一线作业人员,人人都是质量第一责任人。”项目技术负责人王海峰介绍说。
为压实穿透式管理责任,去年6月,该公司出台《工程项目技术质量管理不良行为认定及处理实施细则》,在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建立不良行为认定清单。工程检查内容涵盖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策划管理、资料管理4个方面56个管理事项,行为认定范围包含项目经理、现场管理人员、技术质量人员。行为认定结果与评优评先、岗位晋升、职级评审直接挂钩。该制度推行9个月以来,今年第一季度月均不良行为相比去年下半年降低45%。
为让穿透式管理覆盖面更广、渗透度更高、影响力更大,今年,该公司开展了防渗漏工程治理、钢结构专项隐患排查、混凝土原材质量管控、铁路工程物资质量专项检查、铁路质量安全红线检查5个专项治理行动,仅第一季度,就累计整改渗漏水问题26处,追责6家劳务单位、16名项目管理人员,整改后渗透率同比下降80%。该公司还梳理出竣工10年内涉及钢结构的工程共计103个,目前正组织部门经理团队开展专项排查。该公司对15个在用搅拌站进行全覆盖检查,发现各类问题50项,原材料抽取样品160组,暂未发现不合格项。通过“盲样抽检+第三方复验”双保险机制,该公司抽检铁路工程物资16批次,物资验收合格率提升至99.5%。
本次专项治理工作,从供应商的原材料检测延伸到竣工10年工程的隐患排查,是一次从建设前端到工程维保后端的穿透式专项治理,是践行‘质量为首’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质量专项治理行动不是走过场,而是动真格的。以质量安全红线检查为例,通过‘首件定标+自检、互检、专检、第三方评估四重验收’,一季度累计叫停工艺不达标工序10次,整改后一次性验收通过率提升至100%,工程实体质量合格率稳定在90%以上,较去年提升5.1%。”冯友平说。
除了有严格的追责问责和整改落实机制,让穿透式管理永葆活力的另一个关键要素是创新“质量比拼”模式,将技能竞赛与日常管理深度融合,激活生产一线的内在动力。新建佛山站项目建立了现场质量责任单位考核评比机制,围绕“零误差施工”开展技能比武。评估检查组每月横向评比12支班组施工质量,多渠道收集外部检查评价、验收反馈及跟班作业考核,评选出“星级工班”并颁发流动红旗。在海南省海口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该企业通过“工匠擂台赛”推广标准化工艺,模板安装精度从±5mm提高到±2mm,效率提升30%。
中铁建设南方工程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将立足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深化穿透式管理模式,以数据为尺、以问责为剑,用硬核技术和创新管理,打造让社会放心、百姓安心的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