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徐东山 本报记者 赵修彬
在广袤的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一座座现代化建筑正拔地而起,为这座享有“中国马都”称号的北方城市增添了发展活力。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实施以来,锡林郭勒金融监管分局立足锡林郭勒盟住房开发项目数量少、密度低的地区实际,聚焦“机制创新+服务前移+流程再造”服务模式,以“小切口”撬动“大成效”。截至目前,辖区3个“白名单”项目被纳入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满足融资需求3亿元,为当地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立足区域实际 下好机制建设“先手棋”
面对全盟在建工程项目仅50个、有融资需求项目17个的现实情况,锡林郭勒金融监管分局坚持“量少更要质优”的工作理念,迅速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与住建部门、金融机构“集中办公+专班推进”实现问题“一站式”解决。
“我们打破传统按周调度的节奏,建立‘日跟踪、周研判、月总结’的动态响应机制。”锡林郭勒金融监管分局统计监测科负责人介绍。针对企业融资堵点,搭建政银企沟通平台,逐一梳理项目规划、施工和预售进度、抵押担保等融资条件关键信息,实现“信息共享零时差、需求对接零障碍”。
组织“白名单”项目扩围增效政策宣导培训,召开2次专项工作组推进会议,先后组织14次政银企集中办公会商,向盟委、行署专题汇报4次,联合住建、法院、税务等部门“一企一策”针对性提出修复建议,切实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
优化服务流程 跑出融资对接“加速度”
为进一步提升融资效率,锡林郭勒金融监管分局创新建立“三快”审核机制,快速响应企业申请、快速联动部门审核、快速推送“白名单”,全力为企业节省融资时间成本,先后3次精简优化、流程再造,从推送“白名单”项目到融资落地由最长24个工作日缩减至5个工作日,最快可1天完成项目初审、复核、推送全流程。
锡林郭勒金融监管分局优化流程精益求精的同时,严把风险防控关。
疏通审批堵点 打响融资纾困“攻坚战”
锡林郭勒金融监管分局不仅注重提升服务效率,更聚焦破解跨层级审批难题。2024年,锡林浩特市繁华阁项目企业向某城商行提交了5000万元贷款申请材料,锡林郭勒金融监管分局积极推动总行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进度,贷款落地时长缩短了半月。
“原本担心错过施工黄金期,没想到锡林郭勒金融监管分局直接帮我们申请了审批绿色通道,很快就获得了资金支持。”繁华阁项目负责人吴亮感慨道。
据了解,该项目资金到位后迅速投入到配套设施建设中,较快完成且销售情况较好,478套住宅已全部售罄,如期交付了31套保交房,在2025年初已经结清了全部贷款。
精准滴灌需求 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
针对部分企业“不会报、不敢贷、怕周折”的顾虑,锡林郭勒金融监管分局召开政银企座谈会,就协调机制扩围增效政策等进行解读,并与银行、企业进行现场沟通交流,对融资过程中存在的涉法涉诉问题修复、项目资本金到位等问题进行答疑,现场解决了锡林浩特市语岸澜庭项目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变更问题,并助其成功对接5000万元项目融资。
锡林郭勒金融监管分局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敲门”,于3月初开展了“融资直通车”专项行动,成立工作小组,梳理更新融资意向项目清单,对9个有融资需求的开发企业进行上门走访,通过主动走访调研、“一企一策”清单管理、重点项目督办等举措,收集融资需求、工程进度、问题修复等方面问题三类29条,建立动态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推动企业修复问题3个,正在重点督办融资项目5个,全力保障项目开工资金需求。
随着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深入推进,锡林郭勒盟房地产市场呈现积极态势。锡林郭勒金融监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分局将深化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应用,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同时确保信贷资金“精准直达、闭环运行”,为锡林郭勒盟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贡献更多金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