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坚 左庆
1917年,山东三河防务局撤销,成立山东河务局,并将清末时的官堤、民埝调整为官堤、民埝、遥堤等三类堤防。当时济南河段的官堤:上自原长清县宋家桥起,下至原齐东县田家拐子止,长86.6公里,由官修官守。遥堤上起宋家桥、下至章丘姜庄,长53公里,为第二道防线,民国后期即不再修守。
民国初期,因军阀割据,政局不稳,山东河防工程多年失修。1930年据山东河务局向省政府的报告称:查鲁省河工因工款支绌,历年失修,今又受军事影响,原有秸石埽坝工程均未办理,以致腐朽残破,不堪言状……若河水一涨,危险殆不可言。后经核准拨款,分别将济南上下临河堤防由河务局招商承包,对南岸北店子经盖家沟至章丘胡家岸55公里,北岸齐河南坦至济阳张辛庄两岸堤防进行了培修,计完成土方67万立方米,培修标准高出1921年洪水位1—1.6米,堤顶宽6—8米,临背边坡1:2,截至1934年济南两岸大堤实测堤顶高程为:宋家桥33.30米、杨庄33.10米、泺口镇31.10米、赵庄31.30米、北泺口30.90米、鹊山集31.80米。
险工是堤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防护堤防出险而修建。原为应急而建的“埽坝”,以秸埽为主体,时间一久容易破防。自清末以来,伴随着治河技术的改进,秸埽逐渐向砖石筑坝发展。黄河济南段共有险工15处,除泺口险工在1890年早早改为石坝外,1932年前,多数险工尚为秸埽或部分石坝、部分秸埽。据记载,1932—1937年间,北店子险工、盖家沟险工、杨庄险工、傅家庄险工、王家梨行险工全部改为石坝,后张庄险工则于此时期全部改为乱石护坦。
除了培修堤坝、加筑险工外,山东河务局当年还就沿黄绿化、围护堤防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如1930年2月颁布《植树利用章程》《植树奖励章程》《保护堤树章程》;1931年5月,山东河务局训令上下总段、十分段:黄河大堤为防御水患,保障民众生命财产而设。严加禁止沿河居民垦堤种植,勿稍疏懈;1935年,山东河务局转发行政院颁布的“各省堤防造林之大纲”,令沿河各县遵照办理。中游总段南2分段至年底共植树8.92万株。
(本文选自济南市档案馆编《照片里的黄河故事》)
▼上世纪30年代的济南泺口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