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风暴中的石油市场:短期震荡与长期支撑并存
创始人
2025-04-15 12:31:46
0

编者按:当前,美国政府加征关税、推动页岩油增产等一系列措施对全球石油市场形成冲击。过去一周,多数时间里国际原油价格呈现断崖式下跌。然而,从页岩油企业鲜明的资本支出纪律到“欧佩克+”的财政平衡需求,从全球勘探投资谨慎到新兴市场需求增长,相互制衡的多重因素正在形成复杂的市场博弈,塑造更为复杂的市场新生态。本期将深入分析国际石油市场的关键变量,为读者把握能源市场走向提供专业参考。

多重利空叠加

  国际油价跌至3年新低

  ●特朗普政府宣布全面加征关税。

  ●油价短期暴跌创近3年新低。

  ●美国能源政策转向压制通货膨胀。

  ●多家机构集体下调未来油价预期。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实施所谓的“对等关税”计划,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10%的关税,还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欧盟等数十个经济体再增加“一国一税率”的国别式关税。受本次关税调整以及“欧佩克+”计划5月起增产等因素影响,WTI和布伦特两大基准油价在随后的3个交易日内连续暴跌。4月7日,WTI主力期货油价跌破60美元/桶,为自2021年4月以来首次。

  自1月20日以来,降低通胀是特朗普政府提振美国经济的战略核心,而推动油价下跌被认为是降低通胀的重要途径。特朗普于2月14日签署行政命令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负责制定联邦政府的能源政策并参与石油、天然气和其他资源的许可、生产和分销等相关工作,拟通过采取放松管制、加快审批、更积极地租赁联邦土地和水域等措施,持续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并最终推动美国能源价格下降。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赖特在3月中旬表示,美国将在特朗普的领导下加大钻探力度。此外,特朗普还在达沃斯论坛等多个公开场合明确要求“欧佩克+”通过增产推动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并最终在4月3日得到了后者的积极回应,决定自今年5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

  在此背景下,部分机构对国际油价未来走势态度悲观。其中,高盛表示,基于近日对全球GDP的下调预期和对美国经济停滞的预测,将2025年12月布伦特和WTI原油预测价格分别下调至62美元/桶和58美元/桶,对2026年布伦特和WTI原油价格年度预测分别下调至58美元/桶和55美元/桶。国际知名金融机构ING集团也在报告中表示,将2025年第4季度的布伦特原油预测价格从每桶71美元下调至68美元。美国银行则警告称,美国加征关税及“欧佩克+”增产引发的负面冲击,可能导致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50美元/桶区间。

供给侧束缚

  国际油价下行空间有限

  ●美国油气企业自2022年起从“重产量”转向“重效益”,限制产量扩张。

  ●能源转型趋势下,全球油企聚焦“低成本、低排放”资产,抑制油气产量大幅增长。

  ●页岩油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叠加关税推高产业链成本,共同限制产量提升。

  ●美国页岩油“甜点区”资源枯竭,全球新发现油气田规模偏小,制约产能快速释放。

  特朗普能源新政旨在降低油价、抑制通胀,并从多方面对美国及全球能源格局进行重塑。然而从供给侧来看,其难以推动2025年国际油价持续走低。

  从投资主体角度来看,自2022年起,美国油气上游公司,尤其是页岩油气勘探开发企业,经营战略发生重大转向,从以往的“重产量”转变为当下的“重效益”。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资本纪律成为企业运营的首要考量。企业普遍采用定期或可变股息分红、回购股票等方式,优先向股东稳定返还利润,以此吸引资本市场长期稳定投资。据伍德麦肯兹预测,2025年,美国部分大中型油气勘探开发公司可能将35%—45%甚至更高比例的经营性现金流用于股息分红和回购股票,并且这些公司目前均无加大2025年上游勘探开发投资的计划。这种投资倾向的转变,使得美国油气产量难以因大规模投资而实现显著增长。

  放眼全球,世界能源转型的大趋势并未改变。各类石油企业为顺应这一趋势,更倾向于聚焦“低成本、低排放、短回收期”的优势资产,在上游投资方面维持审慎态度。综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的相关研究,预计2025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将与2024年基本持平或仅小幅增长,这也意味着供给侧难以形成通过大规模增产推动油价下行的局面。

  成本因素也极大限制了产量的增长,进而降低了油价下跌的可能性。2014年至2018年期间,技术进步确实推动美国页岩油单桶完全成本大幅下降,这曾让部分人士如克里斯·赖特认为,即便油价处于50美元/桶水平,页岩油产量仍可因成本降低而增长。但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技术创新并非一蹴而就,成本降低也存在极限。花旗集团3月发布的投资者报告指出,如果WTI价格维持在65美元/桶左右,2025年美国在产钻机数量将减少25个,若WTI价格进一步下跌,美国原油产量将显著减少。同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欧佩克+”大部分成员国财政平衡油价普遍较高,约为70美元/桶—100美元/桶。因此,国际油价持续大幅降低显然不符合该组织的长远利益。此外,特朗普政府前期的关税政策已引发部分国家在钢铁等原材料进出口领域的反制,本次加征关税将显著提高油气行业全产业链的成本,使得全球原油产量增长愈发困难。

  资源禀赋同样制约着原油产量的增长。美国页岩油开发具有特殊性,其单井在生命周期内产量递减明显,需要不断钻新井来维持产量规模。伍德麦肯兹预测显示,受“甜点”资源大幅消耗和优质库存井(DUCs)数量持续减少等因素影响,美国主要页岩区带中,仅有二叠盆地和巴肯、斯里福克斯等部分页岩区带能够实现超过10万桶/日的规模化产量增长。全球方面,根据Moneta Markets初步统计,2024年全球油气勘探共发现约120个新油气田,大部分储量规模相对较小。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及油公司动态(2024年)》等报告也披露,近年来全球新增储量在深层、深水和非常规油气领域所占比例较大,在增加勘探开发难度的同时,也将大幅提高石油公司的经营成本。这也对全球石油产能的释放形成了掣肘。

需求韧性强劲

  对近中期油价形成支撑

  ●石油在工业、交通等领域的刚性依赖,决定了其中期内需求根基稳固。

  ●多国石油需求稳定,对油价形成多元支撑。

  ●历史数据显示,石油需求具有较强韧性。

  ●油价暴跌或引发美国滞胀风险,反而阻碍美国实现经济提振目标。

  从需求侧来看,国际油价同样难以出现持续大幅下跌的情况。在全球能源结构尚未完成转型的当下,石油作为基础能源,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等关键领域。这种多领域的刚性依赖,决定了石油需求的根基在中期内较为稳固。

  过去几年中,乌克兰危机深刻凸显了世界政治经济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尽管美国本轮对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给宏观经济带来下行风险,但国际能源署在最新一期报告中指出,即便考虑这些因素,2025年石油需求预计仍有100万桶/日的增幅。欧佩克在3月份的报告中披露,考虑美国贸易政策风险后,保持对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145万桶/日的增长预期不变。这表明,全球对石油的需求依旧强劲,不会因特朗普新政而出现大幅下降。

  从不同国家层面来看,我国原油需求正处于基本达峰后的平稳期,预计2025年将与2024年需求水平基本一致。在美国,特朗普新政使得各类新能源发展显著放缓,能源经济对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预计2025年,美国原油需求将保持平稳或小幅增长。印度方面,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该国将在2024年和2025年成为全球石油需求增长的最大来源。这进一步强化了全球石油需求的增长趋势。

  从历史数据来看,回顾1992—2023年30余年的历史数据,原油需求增长率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波动趋势高度相关。值得注意的是,原油需求量仅在世界经济出现3次年度负增长期间才略有下降。这意味着,在正常经济发展情况下,石油需求具有较强的韧性。

  事实上,一旦国际油价因世界经济衰退导致需求减少而大幅下降,美国经济也必然难以置身事外,极有可能由通胀转入滞胀,进入经济下行周期。这与特朗普新政提振美国经济的初衷背道而驰。

  所以,无论是基于全球需求增长预期,还是各国需求现状以及历史数据反映的需求韧性,特朗普新政在需求侧都难以推动国际油价持续大幅下跌。(侯明扬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美国传统能源“回潮” 新能源“遇冷”

  近期,特朗普政府再度在能源政策上“重拳出击”。一方面,大力推进传统能源复苏,不仅加快公共土地与近海区域石油和天然气钻探的审批流程,放宽环保限制,还计划重启多个大型化石能源项目,意图迅速提升国内传统能源产量。另一方面,对新能源发展持续“降温”,进一步削减可再生能源研发补贴,重申废除电动汽车“强制令”,并叫停了一系列海上风电项目的前期筹备工作,使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步伐严重受阻。

 经济提振与通胀困境

  从经济角度看,美国传统能源开发虽获政策力挺,但成效有限。当前,美国油气企业投资热情不高。数据显示,2025年仅有14%的石油和天然气高管计划大幅增加资本支出。加之页岩油增产耗时较长,短期内难以对油价产生明显影响,即便未来美国国内能源价格因产量提升而出现下降,传统能源公司仍会在收益与市场价格间寻求平衡,企业可能因利润下滑而削减投资与生产。

  在通胀控制方面,特朗普竞选时曾承诺通过能源政策调整抑制能源价格上涨,降低消费者的用能成本。理论上,压低油价可缓解美国居民的能源开支,抑制通胀。然而现实中,关税政策推高商品价格,移民政策收紧导致劳动力短缺,美国服务业的成本将进一步上升,导致“工资—通胀螺旋”加剧,服务业通胀居高不下,能源政策对整体通胀的调控效果将大打折扣。

能源波动与地缘变局

  国际能源市场因特朗普能源政策而产生剧烈波动。近日,美国能源的增产叠加美国对欧佩克增产的施压,使国际油价面临下行压力。有机构预测,布伦特油价预计将从2025年的76美元/桶降至2026年的66美元/桶。

  地缘政治与贸易格局也因之发生深刻调整。美国大幅增加LNG出口量,大量美国天然气涌入欧洲市场,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进一步减小。特朗普还致力于减少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加大对以色列的支持,这一举措进一步激化了中东地区的矛盾,促使沙特等国寻求更广泛、多元的国际合作关系,以应对地区局势变化与能源市场波动。

  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因美国的一系列政策遭受重创。美国退出《巴黎协定》,极大地削弱了全球减排的努力,极有可能引发其他国家跟风减缓气候行动,导致国际气候合作倒退。而且,特朗普政策延缓全球能源转型,发展中国家可能因美国政策导向而对化石能源依赖加深,进一步加剧长期气候风险,阻碍全球可持续能源发展目标的实现。

 政策阻碍与净零契机

  实际上,特朗普的能源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挑战。首先,美国国内环保法规的“松绑”将遭遇严峻的法律挑战。以《通胀削减法案》(IRA)资金调整为例,该法案为气候补助计划分配的1050亿美元中,近一半已被投资或被承诺,且拜登离任前还有更多资金承诺。任何对IRA资金的撤销或重新分配行为,都可能违反宪法的拨款条款。若要废除IRA,则须制定新法案,而许多选区已从IRA的支持项目中受益。例如,得克萨斯州在IRA的推动下,可再生能源投资显著增长。因此,新法案的通过难度极大。

  尽管特朗普推行传统能源振兴政策,但美国国内仍存在推动净零排放的强大动力。随着气候变化对经济影响的加剧以及气候风险的上升,灾害多发地区的保险成本可能增加,促使更多民众支持净零排放政策。同时,美国汽车制造商在电动汽车生产工厂投入了巨额资金。为保障投资收益,这些企业也会积极影响政府,以期维持相关政策和补贴。

  总的来说,从民众诉求、产业转型和就业市场等多维度观察,一股推动净零排放的内生动力正在美国悄然积聚,这为该国能源政策的未来调整保留了潜在的转圜空间。(马雪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延伸阅读:特朗普新政速览

  2025年1月20日

  特朗普在就职演讲中明确表示,将撤销电动汽车“强制令”,并宣布美国将进入“国家能源紧急状态”,以增加美国阿拉斯加州的石油钻探,并退出旨在限制全球气温上升的《巴黎协定》。这一表态对美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也对全球能源转型节奏形成冲击,同时还会影响全球石油供应格局,令国际油价承压,引发产油国间新一轮博弈。

  2025年2月14日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成立美国国家能源委员会。该委员会肩负推动贯彻能源新政的重任,整合各方资源与力量,旨在系统性规划美国能源发展路径。其核心任务之一是协调联邦政府各部门在能源领域的行动,消除部门间的政策冲突与执行壁垒,确保能源政策能够高效落实。这一举措强化了政府对能源领域的管控力度,显示出特朗普政府对能源产业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致力于通过统一领导与协调,重塑美国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地位。

  2025年3月26日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相关措施于4月2日生效。汽车行业与能源市场紧密相关,对进口汽车征收关税可能影响汽车销量和消费者需求,进而间接影响石油等能源产品的消费。

  2025年4月2日

  特朗普签署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其中对中国征收的关税税率为34%,对欧盟为20%,对日本为24%,对韩国为25%。这些关税措施导致全球贸易紧张局势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原油等能源价格也因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降、能源需求前景不明而受到影响。

  2025年4月8日

  特朗普签署一项关键行政令,全面放松对美国煤炭产业的环保监管和开采限制,并计划将煤炭能源作为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电力供应源。这份行政令从调整产业定位、撤销环保限制、加速租赁开发、增加煤炭出口等多方面,重新评估和调整现有煤炭产业政策,传递出重振美国煤炭产业、加强煤炭作为美国国家能源与工业生产重要支撑的政策信号。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将影响美国国内能源供应结构,而且可能引发全球煤炭市场和贸易格局发生连锁反应。

  2025年4月9日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言称,已授权对不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实施90天的关税暂缓,但对贸易伙伴加征的10%“最低基准关税”将继续有效,同时将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提高至125%。此外,特朗普还表示,如果在90天的暂停期内,有关国家无法与美国达成协议,将恢复此前的关税政策。

机构视角

  国际能源署:

  国际能源署(IEA)密切关注特朗普新政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IEA认为,特朗普鼓励化石能源增产的政策,虽短期内提升了美国能源供应能力,但从长期看,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大幅增长,虽改变了全球石油供应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供应的灵活性,但也加剧了市场竞争与价格波动。

欧佩克:

  欧佩克(OPEC)对特朗普新政持复杂态度。美国页岩油增产打破了原有的全球石油市场平衡,欧佩克市场份额受到冲击。为应对这一局面,欧佩克及“欧佩克+”多次调整产量政策。例如,在特朗普宣布新关税政策引发市场动荡后,“欧佩克+”决定自今年5月起,日均增产41.1万桶,此次增产包含原定于5月增加的产量以及额外两个月的增产量。但同时,欧佩克部分成员国也担忧持续增产会压低油价,从而影响自身财政收入,因为多数成员国依赖高油价维持财政收支平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指出,特朗普的能源政策与关税政策相互交织,对全球经济与能源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关税政策引发贸易战担忧,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进而抑制能源需求。而能源市场的不稳定反过来又会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形成恶性循环。IMF呼吁各国通过合作来稳定能源市场,避免政策冲突加剧市场波动。(记者 马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集集团(02039)聘任高翔... 中集集团(02039)公布,2025 年 5 月 15 日,董事会同意根据董事长/执行董事麦伯良先生...
卡尔动力于洋:L4级无人驾驶通...   专用车产业创新发展大会暨专用车科技展(2025)于5月15日在十堰开幕。卡尔动力(北京)科技有限...
中央和国家机关五四青年交流会激... 转自:中工网5月15日,由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主办的中央和国家机关五四青年交流会在北京举行。获得中央和...
联合能源集团(00467.HK... 格隆汇5月15日丨联合能源集团(00467.HK)公告,于2025年5月15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Un...
派能科技发生大宗交易 成交溢价... 派能科技5月15日大宗交易平台出现一笔成交,成交量15.00万股,成交金额682.50万元,大宗交易...
逆境向前 绽放光彩——推进残疾... 来源:新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 题:逆境向前 绽放光彩——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新华社...
财政部:从事证券服务业务的资产... 中新网北京5月15日电 (记者 赵建华)2024年12月,财政部、中国证监会修订印发《资产评估机构从...
豪迈科技(002595.SZ)... 格隆汇5月15日丨豪迈科技(002595.SZ)于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表示,数控机床和电加热硫化机业务...
“职业打假人”调查:“盯牢”化... 文|IT时报记者 孙永会编辑|郝俊慧 孙妍职业打假人正在经历一场“变形记”。江西武宁“00后”职业打...
中国商务部介绍中美经贸磋商进展 中新社北京5月15日电 (尹倩芸)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15日表示,中方对通过对话沟通解决经贸关...
正荣地产(06158.HK):... 格隆汇5月15日丨正荣地产(06158.HK)公告,公司已接获英属处女群岛高等法院东加勒比海最高法院...
投资者提问:公司此前分别向深交... 投资者提问:公司此前分别向深交所提交了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和撤销其他风险警示。后公司在公告以及回复投资者...
永杉锂业(603399.SH)... 格隆汇5月15日丨永杉锂业(603399.SH)公布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本次向特...
投资者提问:贵公司是否涉及财务... 投资者提问:贵公司是否涉及财务造假,是否涉及强制退市规则,现在对投资者有何赔偿打算?董秘回答(ST华...
航新科技(300424.SZ)... 格隆汇5月15日丨航新科技(300424.SZ)公布,公司原控股股东柳少娟女士拟在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
ST华西:连续11个交易日跌停... 投资者提问:ST华西(维权)连续11个交易日跌停,年报遭审计保留意见且业绩由盈转亏,控股股东股份司法...
北京房山大石河三只黑鹳幼鸟出生... 【#北京房山大石河三只黑鹳幼鸟出生# 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月1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北京黑豹野生动...
人民教育家于漪为山东高密学校赠...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董少校)近日,山东省高密市立新中学和柴沟中学相继...
光大银行5月15日大宗交易成交... 光大银行5月15日大宗交易平台出现一笔成交,成交量100.00万股,成交金额400.00万元,大宗交...
中集集团(02039.HK)聘... 格隆汇5月15日丨中集集团(02039.HK)公告,2025年5月15日,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