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主导复产潮
近期,江西宜春枧下窝矿区重现货车往来,宁德时代此前停产的锂矿项目正式启动复产。这一动作并非孤立事件,同期赣锋锂业非洲马里Goulamina锂辉石项目一期产能持续释放,年产能达50.6万吨锂精矿(折合6.3万吨碳酸锂),而天华新能、海南矿业等企业也竞相布局高品位锂矿资源。这场由龙头企业主导的复产扩产潮,正在重塑全球锂资源供应版图。
从复产逻辑看,头部企业瞄准的是下半年供需逆转的窗口期。尽管当前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徘徊在7万-9万元/吨区间,但库存见底(2024年底全球碳酸锂库存10.8万吨)、澳矿减产(30%-40%产能处于亏损)以及新能源汽车、储能需求增长(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预计达1980GWh)三大因素叠加,行业普遍预判2025年下半年价格中枢有望回升至8万元/吨。宁德时代等企业通过重启选矿厂、外购低品位矿石混合提锂等方式,以最小成本维持供应链“不断线”,为价格反弹蓄力。
复产背后的三重压力
然而,复产决策绝非坦途。成本剪刀差首当其冲。以宁德时代江西锂矿为例,其矿石氧化锂平均品位仅0.3%-0.5%,提锂成本高达15万元/吨,即便通过混合矿石将边际成本降至12万元/吨,仍高于当前市场价格。江西某矿企测算显示,复产需预付3个月工资及环保整改费用约2亿元,若锂价反弹不及预期,可能面临“复产即亏损”的窘境。
环保成本飙升更成复产“拦路虎”。2024年宜春因锂渣污染被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点名后,新项目环保投入占比从5%激增至15%。宁德时代枧下窝矿区配套建设的200万吨锂渣处理项目,单此一项便增加成本3000元/吨。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同样构成威胁,钠电池能量密度已突破160Wh/kg(接近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30%),固态电池试产线启动,可能提前终结锂矿需求增长预期。
行业集中度跃升,中小矿企生存空间挤压
此轮复产潮实质是资源控制权的重新洗牌。数据显示,2025年新投产锂矿中,80%集中在宁德时代、赣锋锂业等TOP5企业,行业集中度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龙头企业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加速整合:赣锋锂业通过马里锂矿和阿根廷盐湖项目将成本降至6万元/吨区间,中矿资源津巴布韦Bikita锂矿自给率接近100%,成本控制能力碾压中小矿企。
反观中小矿企,则陷入“复产即出局”的困境。一家江西云母提锂企业坦言,巨头复产导致锂辉石到岸价跌至830美元/吨,30%云母提锂产能被迫停工。行业分析认为,未来中小矿企或将沦为代工厂,或被头部企业并购。
短期震荡与长期博弈
尽管龙头企业押注下半年价格反弹,但市场仍存分歧。短期看,智利碳酸锂出口激增(2025年1月对华出口同比增94.7%)、国内盐湖产能恢复(2月产量环比增268吨)等因素压制价格,上半年或维持7万-8万元/吨震荡。中长期而言,全球锂资源过剩量预计从2024年的17万吨收窄至2025年的10万吨,若库存周期回升至1.5个月,供需有望阶段性平衡。
值得关注的是,资源国博弈升级正在加剧不确定性。印尼与刚果(金)联合管控钴锂中间品供应,而中国锂企加速布局东南亚加工基地以规避贸易壁垒。这种地缘政治与产业链重构的交互作用,或成为影响锂价的关键变量。
周期的轮回与产业的进化
从宁德时代“断臂求生”到逆势复产,从云母提锂溃退到盐湖提锂崛起,锂矿行业的每一次波动都在印证“资源为王、成本制胜”的铁律。当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精细化运营,唯有掌控低成本资源、打通产业链闭环的企业,方能穿越周期迷雾,等待下一轮曙光的降临。
本文基于市场信息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实际操作需结合实时动态审慎决策。长江有色金属网电话:0592-5668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