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光无限好,正是植树造林时。连日来,我省各地掀起植树造林的热潮,种下一个又一个绿色的希望,为美丽辽宁建设添彩助力。
据省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省在推进工程化植树造林的同时,计划推行全民义务植树6000万株,倡导形成全社会植绿护绿的良好氛围,助力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
共锁大漠风沙
4月9日,沈阳市200余名干部群众在国有新民市机械林场铁北工区开展义务植树。这里地处柳河滩地,多为粉细砂,季风期地表扬沙扬尘严重,是沈阳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关键战场之一。植树现场,大家合力栽下2000余株杨树苗,为初春的辽沈大地增添了一片新绿。今年,沈阳市以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任务为重点,计划以各种形式义务植树1700余万株,森林抚育8.96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1.5万亩、沙化耕地治理21.6万亩、矿山复绿2673亩,探索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绿富同兴之路。
在几十年传承治沙精神的阜新市彰武县章古台镇,今年的植树活动不仅是春季造林的重要一环,更是以“生态+经济”模式积极探索兴绿路径的重要举措。阜新市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面积15.8万亩。新窝铺村前玻璃屯义务植树现场今年种下1.5万株彰武松和元宝枫,这两种树固沙能力强,还能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
4月9日,在朝阳市建平县防沙治沙暨干部共植“成才林”现场,149名新提拔重用的青年干部挥锹铲土,扶树定根,培实新土,种下千余株卫茅、水蜡树苗。朝阳市今年计划完成营造林面积20万亩。从3月起,朝阳市积极响应“我为‘三北’种棵树”主题活动,借助义务植树平台吸引干部群众超1600人次参与。
连日来,铁岭市机关干部群众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今年,铁岭市积极谋划开展科尔沁沙地南缘综合治理、林草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抓好林草地综合植被盖度精准提升、自然资源和湿地生态保护修复、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等工作,精选适生树种,增加绿化层次,全面提升造林质效,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4月3日,锦州市在古塔区北普陀山北山拉开义务植树活动序幕。活动在锦州10处义务植树基地、79个义务植树点同步展开。锦州市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锦州市将依托“三北”六期工程,计划完成科尔沁沙地治理及其他国土绿化项目共计10.75万亩,坚决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南缘阻击战。
厚植绿色家底
更加注重提质、兴业、利民。连日来,随着温度回升,我省中部和沿海一些城市以黄渤海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等为重点,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为人民群众厚植绿色家底。
4月10日,在大连市黄渤海沿海防护林建设项目金石滩地块,80余名工人早早上山补植白皮松树苗。技术人员操控无人机,利用“鹰眼”查看山林,对缺苗处精准补植。“我们还伐除病死木、劣等木,去除影响树木生长的林下灌木、藤蔓,增强树木透气性与透光性。”项目经理李鸣善介绍。该项目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中的重点工程,总投资1.5亿元,总规模21.89万亩。项目在今年3月正式开工,建成后将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御风暴潮作用。
清明刚过,鞍山市立山区1000余名党员干部及志愿者,在4万平方米的樱山路苗圃预留地上种植共5000余株树苗。今年,鞍山市计划完成全民义务植树300万株。为此,鞍山建立“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通过全民义务植树网络平台发布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信息。此外,鞍山市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整镇推进村屯绿化、对往年造林绿化项目补植补造等主要工作中进行绿化植树,提供良好生态保障。
4月9日,营口市党政机关干部参加2025年义务植树活动,为文明生态营口增绿添彩。营口计划全年完成营造林2000亩,义务植树100万株。同时,抢抓春季造林黄金期,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科学推进。营口市创新推出造林绿化、抚育管护、志愿服务等多样化尽责形式,建成6个义务植树主题林。
今年,辽阳市计划完成造林面积3600亩,将精心组织30项义务植树进展活动,并探索推进“互联网+义务植树”建设,让群众广泛参与。从3月12日开始,辽阳拉开了2025年森林绿化的帷幕。进入4月中旬,辽阳规划集中植树点,准备杨树、柳树等树种,开始大规模植树活动,一些学校、社区也不定期组织小规模栽植灌木、花草等。
4月9日,盘锦市组织市直机关干部530人,在盘山县锦绣花谷公园开展2025年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共建绿色美丽家园贡献力量。7000株紫叶稠李等各类苗木在这片土地上“安家落户”。今年,盘锦市计划完成植树14.8万株,人工(更新)造林面积1286亩、退化林修复3000亩,同时对现有的16株古树开展保护复壮。
葫芦岛市迎来植树季。在龙警街、龙程街、海星路等城区路段植树现场,随处可见工作人员植树的身影。树苗渐渐林立,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本次春季绿化苗木补植于3月20日开始,计划在15条城区路段空地种植树木3.6万余株。接下来,葫芦岛市将于4月中下旬开展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进一步掀起造林绿化热潮。
涵养绿色生态
辽宁东部山区是我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这里山林茂密,河流纵横,大伙房等水库为中部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堪称辽宁人的“大水缸”。营造并保护好山林,不单是一份沉甸甸的生态责任,还承担着兴业富民的重托。
4月11日,晨光穿透薄雾,铁锹与春泥的碰撞声唤醒了本溪市明山区程家沟的黎明,本溪市委、市政府百余名干部裤脚沾着露水,在育龙路南侧坡地上拉开了绿色战线。8时30分,一行人的身影在初升朝阳下拉出剪影,铁锹破土的脆响此起彼伏。本溪市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辽东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涵养林基地,全市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6.31%,位居全省第一。眼下本溪正掀起生态修复工作的新高潮,本着适地适树、因害设防、兼顾三大效益原则,确保森林覆盖率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有效提升全市森林质量。
4月9日,在抚矿集团西露天矿义务植树基地和新太河义务植树基地,来自抚顺市的市直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等3100余人精心栽种每一棵苗木。经过一上午的辛勤劳动,9.3万株苗木逐一“安家落户”。在西露天矿义务植树基地,大片的矿坑已被郁郁葱葱的植株覆盖。今年,抚顺市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融入城乡环境大整治攻坚行动当中,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踊跃参与造林绿化。抚顺市计划造林30万亩,充分利用良好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丹东市振安区汤山城镇榆树林村,40余亩林地已种下3000棵红松。“种植时得精心规划,严格把控树苗间距,给树苗提供充足生长空间。”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按照丹东市创建“森林城市”的总体规划,丹东市将加大优质树种的栽培力度,提高绿化美化质量,改善宜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广大市民提供良好的娱乐休闲场所。今年,丹东市预计建设6个市级绿化美化示范村。
(辽宁日报 记者 刘璐 刘桐 于雅坤 李海 崔振波 许蔚冰 王卢莎 白复海 佟利德 张铭哲 严佩鑫 狄文君 张旭 费嘉维 孟祥畔)
责任编辑:冯庆洋、实习编辑:钱炳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