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环境网
记者近日从陕西省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深化六个改革’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西安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安市将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短板弱项,加强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质增效;锚定“六大夯基工程”,实施“六大行动”,提升“六项能力”,纵深推动水务一体化改革;聚焦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两大主题”,以“千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为牵引,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为西安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025年,西安市将紧密围绕全市“深化六个改革”重要部署,聚焦生态环境领域短板弱项,加强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提质增效,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推动“四大结构”优化调整、实施五类治理工程、四个方面专项行动,围绕77项年度重点任务,185条具体工作措施,以减少重污染天气和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为重点,以降低细颗粒物浓度为主线,强化源头管控、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污染协同治理,推进实现“十四五”空气质量目标。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面完成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完成渭河、石川河、灞河、浐河、新河等重点河流排污口整治。加强工业企业水污染排查整治。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源头防控,建成一批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加快建设“无废城市”。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协同推进新污染物治理。
启动《西安市“十五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及配套规划编制;实施城市供水、排水防涝、污水收集处理3个一体化安全能力提升行动;全力保障引汉济渭二期、三期工程建设,启动子午分水口、西南郊分水口等5个引调水工程等,加快构建西安现代水网蓝图。实施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行动。实施中心城区市政排水管网“通断、补缺、治堵”微改造行动,大力推进雨污分流改造;投运蓝田二污、建成高陵二污、完成十污扩容,统筹调配全市10座污泥处置厂运行;持续推进国家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市建设,再生水利用率提升到37%以上。实施资源高效配置利用行动。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持续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涵养修复地下水生态环境;全面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和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到2025年底,万元GDP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20年下降6%。实施流域综合治理行动。持续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完成水土流失面积治理50平方公里;深化“河湖长+”部门协作,完善村级河湖管护体系,开展“亮剑护河2025”打击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完成堤防工程基础数据复核和堤防标准化创建,持续打造一批“管理规范化、监测信息化、河库生态化”管理样板。
此外,西安市还将一体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与“双增收”,探索走出一条特大城市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西安路径”。加快400个市级重点村建设,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持续推进“千村示范、全域提升”工程,以“一村一方案”加快400个市级重点村建设发展和全面提升,申报创建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60个。围绕产业发展配套、平急转换安置和城市功能承接等规划目标,持续推进“西安乡村空间站”建设。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基底,在环山路沿线构建“廊道+园区+村庄”的复合型空间布局,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廊道。围绕环山路农业特色产业,布局一批设施农业、精深加工等提升改造类项目;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吸引落地一批三产融合、业态创新的招商引资类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