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李杨)全国首发服务农村集体存量资产盘活整体解决方案、首创综合价格指数体系、搭建智慧招商平台、京津冀项目联合发布构建跨区域交易网络……近日,由市农业农村委指导、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主办、静海区农业农村委承办的2025年天津农村集体存量资产盘活项目推介会举行。我市推出一系列重磅“组合拳”,为全国农村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探出新路,这场“多箭齐发”的改革,正让“沉睡”的农村资产焕发新生。
农村资产有了“定价标尺”
盘活农村集体存量资产是优化资源配置、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推介会现场,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发布了“服务农村集体存量资产盘活整体解决方案”,涵盖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文旅发展、农业设施更新、生态价值实现等九大场景解决方案。其中,“天津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价格指数”的发布,针对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定价难题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为市场交易提供了重要参考。
“过去村民流转土地,价格常靠‘估摸’。现在我们用8年积累的海量数据,参考上证、深证指数模型,给不同资产‘量身定价’。”天津农村产权交易所副总经理王东解释道。这套综合价格指数如同“双轨尺”——纵向划分土地、林地、坑塘、水面等类型,横向覆盖天津10个涉农区,既参考市场行情,又考量区位、经营状况和价格走势,定价模型会因地施策,确保科学合理。目前该指数已在全市试点,未来有望在全国实现推广应用。
“三图合一”精准匹配投资
推介会现场,备受瞩目的“天津农村招商引资智慧平台”同步正式上线。该平台构建了“市—区—镇—村”四位一体架构,依托储备、招商等六大数据库实现项目数智化管理,并提供规划、融资等九大集成服务,将成为农村资产盘活与招商工作的全流程数字化枢纽。
“这一平台就像给农村资产插上‘数字化翅膀’,通过产业规划图、资产分布图、招商热力图三大模块,可实现目前239个入库项目一键查询区位、现状及招商需求。企业想投资特色农业,既能‘按图索骥’找地块,也能通过区块链技术核实权属,相当于给闲置资产发‘电子身份证’,交易更透明。”天津农交所总经理王菲透露,截至目前,平台已促成60多个项目精准对接,未来还将持续联合京冀渝等多地开展跨区域“云端路演”等活动,为更多新项目、好项目牵线搭桥。
让更多好项目“飞”出区域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盘上,三地农业农村部门正联手布下一着“活棋”。推介会现场,京津冀资产盘活项目联合推介活动启动,标志着京津冀农村产权市场合作进入新阶段。三地将通过持续深化项目合作、加大联合招商力度、推动市场共建等举措,促进农村产权市场的繁荣发展。
市农业农村委政策改革处处长张韬介绍,京津冀共建的产权交易市场如同架起一座“要素立交桥”,让城乡资源得以跨区域自由流动。这不仅是全国首个区域市场合作样板,更是打破行政藩篱的创新实践。
为区域经济安装“共享引擎”,三地已建立项目联合推介机制,未来将探索异地挂牌、多地展示的流通模式。张韬形象比喻:“京津冀的要素资源将在统一平台实现‘跨栏跑’。这种创新机制不仅盘活农村沉睡资产,更让甘肃、新疆等对口协作地区的市场建设搭上‘天津快车’,通过移植成熟的‘市场基因’,助力西部省份补齐市场体系短板。”
据了解,活动当天,合作签约、项目签约等环节成果丰硕,签约总额达22亿元,探索“见证即贷”融资模式成效初显,11户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凭天津农交所出具的交易鉴证书获得天津农商行授信支票,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