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工作人员在水中加入食品级凝絮剂,结合高压水枪、雾炮车或无人机,可均匀喷洒于树冠之上,使杨柳絮在树上粘结、收缩,失去飞行能力……记者近日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北京4月4日进入今年杨柳飞絮始发期。全市进一步强化联防联动,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长短结合、多种措施开展精准治理,降低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努力实现“有絮不成灾、不成害”的防治目标。
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重点关注居民区、公园、学校等人流量大、关注度高区域。突出重点时段防治,强化夜间清扫及在早高峰前,及时对前日积存飞絮进行湿化和清扫;在10-14点果序开裂飞絮高发时段,加大喷水湿化力度;晚高峰前,再次进行湿化和清扫,降低飞絮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同时随时发现飞絮严重区域,按照30分钟反馈的原则,及时开展湿化清扫。
飞絮高发期,市园林绿化局与市气象局、市城管委等12个部门紧密协作,将杨柳飞絮防治与安全生产和防火工作、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林地绿地日常养护工作、病虫害防治工作等深度结合,坚持“应湿尽湿,应扫尽扫”,高标准开展杨柳飞絮预报和飞絮综合治理。
今年,市园林绿化局重点做好源头管控,加快新技术试点应用,及时进行科学评估,构建完善高效便捷的防治技术体系,组织做好林地绿地飞絮防治;市城管委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力度,组织各区、各环卫专业作业单位开展湿化和清扫专项行动,抑制飞絮二次飘飞;市消防救援总队强化火灾风险分析研判,及时应急救援,做好防护安全提示,严防飞絮引发重大火灾。各区政府、各有林单位将飞絮防治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范畴,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合理安排防治,确保成效。
全市还将通过源头控制来逐步减少杨柳雌株的数量,长期防治杨柳飞絮。同时加大科技力量攻关,创新研发凝絮剂、轻便手提式杨柳飞絮吸收机等,助力杨柳飞絮防治。
据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揭榜挂帅”课题团队和北京市科技计划有关团队,正在研发杨柳飞絮综合防控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和场景式应用。
此外,相关部门及时开展预测预报,不断丰富监测手段、提升监测数据分析能力。利用100处杨柳飞絮专项监测点持续开展杨柳树雌株果序发育动态变化监测,坚持每日组织园林、气象专家进行研判,通过园林、气象等公众平台及时发布杨柳飞絮高发期预报,科学指导行业部门及时准确开展防治,提醒市民科学有效进行防护。
□本报记者 边磊
上一篇:北京市工艺美术技师学院揭牌
下一篇:老建筑焕发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