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二师二十二团兵地共建的“两红”产业示范基地,来自地方的务工者在进行补苗、除草和根部覆土等田管作业(资料图片)。二十二团始终坚持兵地“一盘棋”,通过加强双方农业技术交流,共建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职工群众增收致富。 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魏承亿 摄
位于阿克苏阿拉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阿拉尔市兴美达印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监控纺纱质量(资料图片)。该开发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打造棉花、粘胶、聚酯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为目标,引进一大批纺织上下游企业落地投产,实现了纺织服装全产业链集群发展。孙国权 摄
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服务窗口,工作人员(左)向商户讲解营商优惠政策(资料图片)。该服务窗口开设以来,积极为兵地企业和商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优化了区域营商环境。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洋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姜蒙
早晨在十二师西山农牧场大棚里采摘的蔬菜,中午便能端上乌鲁木齐市民的餐桌;在塔城地区托里县,一车车优质驼奶源源不断送到九师白杨市巴克图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巴特乳业(新疆)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在准噶尔盆地东部,一个由兵地共同建立的新能源基地正拔地而起……
春风送暖,天山南北的广袤土地上,一幅兵地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从农业技术共享到工业协同共建,再到交通物流互通、文旅产业互促,兵地融合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推进。
兵地双方以产业为纽带,打破行政壁垒,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形成“1+1>2”的聚合效应,探索出一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现代农业:共耕一片沃土,共绘丰收图景
春耕春播,农机先行。近日,在九师白杨市举办的“兵地共建·护航春耕”活动现场,一排排大中型拖拉机、播种机等农机具排列有序、整装待发。
塔城地区农业农村系统的干部成为这一活动的“座上宾”,他们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现场介绍小麦缩行增密播种、玉米和甜菜密植播种技术以及耕整地机械等核心农业装备情况,在彼此学习探讨中,推动兵地之间农业技术的交流与互鉴。
“通过兵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开展促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等方式,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我们将更快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局面。”九师白杨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甜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师市深入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积极构建“兵地企农”协同体系,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农户合作,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合作机制,形成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多年来,兵团先进的农业技术、规模化种植经验与地方丰富的土地资源、劳动力优势相结合,催生出“连村共建”“科技示范田”等创新发展模式。
这几天,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四十里城子镇兵地共建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的大棚内,种植户们正在抢抓工期,进行制土、点种、育苗工作。
兵地共建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一期项目目前已投资280万元,建设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8座、乡村科普馆1座。这些设施不仅为兵地职工群众提供了参观学习的场所,还实现了科普教育的可视化、可量化、前沿化。在这里,兵地农业技术的交流与融合成果得到了充分展现。
“兵地农业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的土地连片,而是技术、资本、市场等要素的全面重组。”二师二十七团党委副书记、团长曹峰表示,自2023年深化结对共建以来,双方积极谋划实施兵地共建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项目。项目建成后,不仅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还促进了兵团先进农业技术加快向地方乡村的示范推广。目前,二十七团与焉耆回族自治县共建惠民项目12个,依托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等优势,建成“两红”产业示范田12块、总面积达2889亩。
在产业链下游,更深层次的融合正在悄然发生。2024年,八师一三六团、克拉玛依市小拐乡建成了兵地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今年,双方立足各自优势,精准谋划了15个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涵盖棉籽加工、虫草菌种植与深加工、饲料加工等多个领域。这些项目的落地实施,有力推动了兵地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产业集群:共筑一条产业链,共谋发展大格局
2023年6月,国务院同意阿克苏阿拉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阿克苏阿拉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阿阿高新区”)是南疆首家,也是兵地联合创建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这不仅为阿阿高新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兵地产业深度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
两年来,一师阿拉尔市和阿克苏地区围绕打造创新、人才、产业和改革开放“四个高地”战略目标,持续深化与高等院校、两院院士的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构建以高端纺织为特色基础,以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为重点的“一特三新”现代产业体系,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可喜成绩。
3月18日上午,新疆睿宸纺织有限公司二期30万锭纺纱项目在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利开工。该项目是阿阿高新区阿拉尔片区“从一朵棉、一根纱,到一匹布、一件衣”纺织产业链的重要一环,计划总投资35亿元,规划建设80万锭纺纱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目前,一期50万锭生产线已全线投产,二期项目顺利开工,标志着该公司在纺织产业链上的布局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兵地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更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市场的有效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合力,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的纺织服装产业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既是产业布局优化的成果,更是兵地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阿拉尔经济技术开发区(阿阿高新区阿拉尔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昊介绍。
在“错位发展”上多想一层,在“串珠成链”上更进一步。兵地产业融合发展,不是“见子打子”的零散推进,而是系统谋划的远谋近施。近年来,兵团积极融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将棉花和纺织产业列入重点发展的七大主导产业和21条产业链之中。通过打破行政壁垒、整合区域资源等有力举措,兵地双方在产业链协同、技术共享、市场共拓等方面形成了强大合力,有力推动了兵地区域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方向发展。
“过去兵地工业存在同质化竞争的问题,现在双方立足各自资源禀赋优势,构建起‘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空间格局。”兵团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推动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实现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跃升。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更为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服务网络:共织“一张网”,共筑发展基石
4月3日,在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边疆宾馆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人络绎不绝,这里已成为兵地融合发展的又一个重要窗口和平台。
服务网络的共织共筑,为兵地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在这里,信息得以快速传递、资源得以高效整合、产业得以协同发展。“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推出的‘一站式’通关服务,为商户带来了极大便利,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大幅提升对外贸易效率。”新疆丝路汇通外综服有限公司董事长叶福清介绍道。
在跨境贸易便利化和物流枢纽建设方面,自贸试验区四师区块持续发力,与霍尔果斯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署“兵地通办”合作协议,线下开设“小兵帮办”、市场采购贸易等便民服务窗口,线上开设特色专栏,为兵地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如今,通过资源共享、产业联动、机制创新,兵团与自治区正加速构建“优势互补、共建共赢”的服务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三产服务业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不久前,第五届“国道故事”旅游推介会暨2025年春季全国旅游推介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十师北屯市以“魅力北屯,绚丽十师”的城市旅游新形象惊艳亮相,吸引了无数目光。
十师北屯市搭乘电视剧《我的阿勒泰》的热播东风和与哈尔滨缔结为友好城市的机会,旅游热度直线攀升。2024年,十师北屯市提出“游在阿勒泰,吃住在北屯”战略目标,持续完善丰富优质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主动融入阿勒泰“千里画廊”旅游环线建设,致力于将自身打造为阿勒泰地区的旅游服务高地,进一步丰富旅游业态,擦亮城市名片。
谈及未来,十师北屯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梅满怀信心地说:“我们将深化兵地文旅合作,推出多条精品旅游线路,探索边境团场军垦红色文化游、生态文化游、研学游、跨境游等新路径,诚邀四方游客走进十师北屯市,领略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独特韵味。”
从伊犁河谷的旖旎到塔里木盆地的广袤,从阿尔泰山脉的壮美到帕米尔高原的雄浑,兵地区域协同发展的故事正不断书写新的篇章。这条发展之路,既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也是边疆长治久安的时代命题。
上一篇:获评“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
下一篇:厚植沃土,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