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阮润生
受关税政策影响,部分半导体产品已经获下游提前拉货。4月7日,全球半导体股票几乎集体下跌,台积电罕见跌停。业内人士预计成熟制程半导体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半导体在此次关税征收的豁免名单中,但承诺未来会加征关税。此前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半导体产品已按301条款适用50%的关税税率。近日,中国宣布自2025年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这是第一次中国对美国进口产品加征‘对等关税’。”有国产电子元器件代理龙头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经过盘点,预计公司代理产品几乎没有受影响,仅很少数罕见型号可能会受加征“对等关税”影响。
多位国内存储厂商也向记者表示,加征关税暂时没有影响,或者影响不大。近期市场小容量存储价格出现显著上涨,主要是受供需关系影响。
从终端需求来看,部分客户已经出现提前出货,加大了半导体库存消化进度。
集邦咨询最新预判指出,为适应国际形势变化,2025年第一季下游品牌厂大都提前出货,有助供应链中内存库存去化,预计一般性内存价格跌幅将收窄。另外,原厂减产叠加消费电子品牌商顺应国际形势变化而提前生产,带动需求,加上电脑、智能手机和数据中心等应用领域已开始重建库存,预计2025年第二季闪存价格将止跌回稳。
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秘书长常军锋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征加关税是把双刃剑。”随着后续中美关税落地,成熟制程的相关产品国产化替代进程将会进一步加快;另一方面,先进制程环节的半导体设备以及高端芯片等进口成本将明显提升。
国金证券指出,受美方持续制裁影响,从年初至今部分核心工厂的美系零部件等已断供,部分美国半导体设备公司已经在国内领先晶圆厂完成运维人员撤出,这几年美国企业在沉积、蚀刻等环节的设备份额持续下滑,此次加税,美国核心半导体设备厂商AMAT、LAM、KLA等公司半导体设备将受到影响,国内企业高端产品不断突破,国产设备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达到3857.9亿美元,同比增长10.5%。据业内人士介绍,虽然美国半导体企业占据中国市场较大市场份额,但由于半导体产业链的全球化分工,中国直接从美国进口的产品较少。
“中国加征关税还要看对原厂地的具体界定。”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主要界定标准是按照晶圆流片地划分,也有说法按照芯片封装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原产地需满足“完全获得”或“实质性加工”,比如制造工序、增值≥30%以上。如果相关半导体设备的关键子系统的原产地是美国,且在整个设备当中占比超过70%,即该设备在组装地未能实现≥30%的增值,其原产地可能仍会被认定为美国。
行业媒体《芯智讯》指出,综合各方观点,海关对于芯片原产地的判断可能还是更多倾向于以晶圆制造地作为“原产地”,特别是对于高价值的先进制程芯片来说。预计英特尔、格罗方德、德州仪器、美光、ADI、Microchip、安森美、Skyworks、Qorvo等厂商,由其美国本土晶圆厂制造的芯片可能将会受到此次加征关税的影响。
本版导读
鸡肉板块逆势上涨
对美进口依赖度逐年降低 2025-04-08
长期需求增长趋势 2025-04-08
下一篇:攸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