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粮食的“粮食”。做好农资打假是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农民日报》刊文指出,粮食产量不能有滑坡,保障农资安全供应就尤为重要。道理很简单,在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一旦农资质量“掉链子”,粮食生产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旦出现问题就会耽误一个生产季,影响一季就将影响整年的粮食生产大局。此外,食用农产品关乎一日三餐,决定的是人民群众的“舌尖安全”。种子、农药、肥料等直接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农资,即使是0.1%的不合格,对千千万万的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所以必须以更严的标准、更高的要求进行监管。要迅速开展全覆盖的排查整治工作。紧盯农资经营集散地等关键区域,紧盯以往发现问题多、群众投诉举报多的生产经营企业,重点检查其生产经营资质,查看其是否建立进货查验相关制度,以及产品购销记录是否完整等情况。要加大农资宣传培训力度。各地要形成宣传声势,利用大喇叭、微信群等方式,及时推送假劣农资的危害,以及相关违法典型案例。同时,提醒农民群众一定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农资并索要发票,以便更好维权。还要保持高压态势,从严从重执法办案。聚焦重点品种,扎实开展执法行动,严厉打击涉嫌制售假劣农资的违法行为,必要时可以采取集中办案、联合查案等形式。利用群众反映、媒体监督、大数据分析等渠道,一旦发现违法线索,从严从快处理,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下一篇:市民到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