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河北日报
“扎根雄安,我们恰逢其时!”
□本报记者 解丽达 康晓博
从开始接触到决定落户仅仅半年,首期研发生产基地从选址到投产仅用两个月,投产半年累计设备投资超过7000万元……这是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煜鼎增材”)落户雄安的时间表。
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家座谈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煜鼎增材创始人王华明谈起公司扎根雄安发展的雄心壮志:“展望未来,我们将积极推动重大装备高性能金属材料及其大型关键构件增材制造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集群建设,带动新区的产业技术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就煜鼎增材在雄安的落户发展,对王华明进行了专访。
“千年大计”牵手国家工程实验室
将金属粉末、丝材等原料,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设备均匀地熔化并快速凝固沉积,然后按照所需形状逐层叠加,最终形成高性能大型复杂整体金属构件——早在20年前,王华明院士团队就与某设计研究所合作,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激光增材制造钛合金构件在飞机上的装机应用。
“当时,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世界上尚未取得突破,更不敢想象3D打印的大型整体钛合金构件能应用在飞机关键主承力构件上!”王华明介绍,从1992年起,他带领团队,面向航空航天、能源动力、船舶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开展高性能金属结构新材料、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3D打印)等引领性技术创新研究与科技成果产业化。
3D打印与传统锻造工艺相比,究竟有何优势?王华明院士打了一个比方:“3D打印就像在医院里做CT,一层层剖面切片,再一片片打印组合出所需的复杂构件。用这种工艺制造零部件,不受形状、尺寸等因素的制约,而用传统铸锻加工工艺,不仅需要开模,成本高、周期长,且很多复杂结构也无法制造出来。”
“像这种飞机大型钛合金构件,如果用传统锻造工艺,模具就要上千万元,铸锻及机加时间动辄就是几个月。而用3D打印技术,大大节约了时间,也节省了材料!”煜鼎增材产品展厅里,王华明指着一件一人多高的飞机后机身整体加强框说,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增材制造技术可突破传统熔化冶金与铸锻成形技术的原理性限制,使高品质大规格材料、大型复杂结构实现绿色智能制造,性能高、周期短、成本低。
这样的关键技术突破,无疑会带来一场产业变革。由王华明院士核心团队完成的“飞机钛合金大型整体复杂构件激光成形技术”成果荣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4年7月,在国家相关部门指导支持下,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北航先进工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王华明院士团队共同出资注册成立北京煜鼎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并由煜鼎增材出资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建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探索实践产学研紧密结合、产教深度融合的北航新模式,实现从基础理论研究到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到重大装备工程应用示范与产业化的无缝衔接。
多年来,煜鼎增材汇聚了一支以王华明院士原始团队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老中青结合、年富力强的高水平创新研发团队和高水平管理团队。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工业强基工程一条龙应用计划示范企业,拥有授权发明专利79项。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2023年5月,总书记考察河北雄安新区时指出,要“使雄安新区成为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校领导决定,作为北航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中心和成果转化平台,煜鼎增材先于学校疏解进驻雄安新区。”王华明说,煜鼎增材与创新之城雄安,是一场注定的相遇。
2023年9月,王华明院士第一次来到雄安,眼前这座初具雏形的现代化新城让他眼前一亮。随后的3个月里,他连续4次造访雄安,这里的创新环境、人才政策,以及新区同志务实高效的作风,深深打动了他。
“扎根雄安,我们恰逢其时!煜鼎增材进入快速成长期,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和成果产业化发展都亟需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而雄安新区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舞台。”王华明说。
深度融入与雄安共成长
2月18日,王华明院士看到经济日报刊发的深度调研报道《旭日雄安》后,有感而发给经济日报编辑部发去一封信,信中写道:“如同旭日初升的雄安,我们团队在这里的各项工作也是蒸蒸日上。我们将继续满怀希望、努力工作,与创新之城、未来之城雄安共成长。”
对一座城市满怀深情,才会有这样的真挚表达。“在雄安,我看到每个人都向上拼搏、干劲十足,未来之城充满朝气与活力,为创新创业提供了一流环境和顶尖平台!”王华明说,雄安新区服务疏解、配套疏解、支撑疏解,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齐头并进,为企业扎根雄安提供了保障。
让一位院士下定决心扎根发展,雄安拿出了一座城市的满满诚意。2024年3月27日——王华明清楚地记得这个日子。当天,为了加快雄安新区设立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创新中心及雄安重大装备金属新材料研究院的进度,新区一天内召开了3场会议,并决定为煜鼎增材投出新区首笔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
2024年5月,雄安重大装备金属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在雄安注册成立,并同步设立了“大型金属构件增材制造国家工程实验室”雄安创新中心;同年9月,煜鼎增材注册地从北京整体迁入雄安新区。
让一家企业满怀信心“二次创业”,雄安亮出了一座城市的超高效率。雄安新区科学园管委会工作人员顶着酷暑,24小时“三班倒”抢时间,一站式保障煜鼎增材快速投产;在雄安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落户短短半年,公司累计设备投资超过7000万元,研发投资1800万元,引进招聘53名京津冀地区人才;今年1月,煜鼎增材在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的定制园区动工建设,计划5月投入运营。
“雄安新区始终把营商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优质、高效的服务令我们十分钦佩。”谈起新区的服务,王华明竖起了大拇指:项目审批便捷高效,中试基地物业配套一应俱全,产业政策“免申即享”,给企业发展带来诸多利好;“雄才十六条”等政策助力公司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员工就医、子女就学保障有力,让创业者切实感受到雄安的创新创业条件、生活居住条件、薪酬待遇水平不低于北京。
“我们将继续发挥和扩大在重大装备高性能大型关键金属构件增材制造技术领域的国际领先优势和国家级创新平台的‘领跑者’作用,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助力雄安加快构建起围绕增材制造的全链条产业的建设集聚。”王华明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以空天大型构件增材制造为契机,深度融入雄安新区空天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发展,加快项目二期建设,尽快形成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示范项目,为把雄安新区打造成为新时代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