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中国最早的体育教科书:
《幼学操身》
彭雄 文/图
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将于2025年8月7日至8月17日在中国四川成都举行。世界运动会是非奥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它与奥运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促进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播。成都是中国大陆首个申办这项赛事的城市。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丰富多彩,包括蹴鞠、射箭、投壶、捶丸、角抵等。这些运动项目不仅具有竞技性和娱乐性,还常与军事训练、礼仪文化及民俗活动相结合;不仅展现了古人智慧,更映射出社会风貌与文化传承,部分项目至今仍影响着现代体育的发展。
笔者收藏的体育教科书《幼学操身》,是国内现在已知最早的体育教科书,也是现代体育在中国发展历程的一个切片。
《幼学操身》出版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内有32幅绘图,每图各有说明,义取浅近,便于学习。书中除徒手操外,还有哑铃、单杠等练习内容,涉及肘、肩、脊背、腰眼、前胸、小腹、两腿等部位,几乎囊括了全身上下所有的关节。甚至包括有体操、单杠、哑铃等现代体育项目。
在介绍操练动作时,《幼学操身》以文字描述为主,图示为辅。图示用线条构成,展现了基本的动作结构,呈现一定的动作细节。插图的人物形态和服饰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点。《幼学操身》的图示虽然缺乏流程导引,但这种图文并茂的编著体例,在百多年前也是一种创新,为后世编撰体育教科书做出了示范。
清代刻本《幼学操身》,由英国人庆丕和北京人翟汝舟共同编撰,由上海广学会木刻印刷。据考证,庆丕的英文名Paul Henry King (1853年—1938年),曾任驻华海关官员。该书的跋文阐述了两位编者编辑此书的宗旨,其大意为:假使劳心而不劳力,不学武而独学文,神志虽明,筋骨不壮,是内重而外轻,只是一个聪明的病人啊!孟子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亦必使其内外轻重相平衡。
清末,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新式教育开始在我国流行。怀着“少年强则国强”的情怀,有识之士开始借鉴新式教育,引进体操,以达到“强国强种”的目的。也因为这个原因,兵式体操是这本教材中最为突出的部分。
《幼学操身》还请来当时大名鼎鼎的盛宣怀撰写序文,其文曰:“古者童年舞勺舞象,学射御,非徒为游于艺而已,将欲历练其精神材力,使之由少而壮,日臻强固,以任重而道远……游戏中寓角力之意,童而习之,白首不厌……今海宇多暇,武备聿修……诚得是书以引而进之,运用熟则手足多暇,气体固而神智自生,体用兼备,有开必先,异日干城御侮之资,将于是乎?”
对于开中国现代体育教科书先河的《幼学操身》,梁启超先生评价道:“述体操之法,与中国《易筋经》相仿佛,而其法较善。”
本版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上一篇:北京重点商企三天入账26.7亿元
下一篇:DeepSeek助力四川环境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