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石林县西街口镇人参果产业示范基地的育苗棚里,一株株绿油油的种苗充满生机。育苗棚外,田间移栽作业也在同步进行。翻耕土地、搬运种苗、铺设地膜、施肥覆土……每一个步骤都饱含着果农对丰收的期盼,大家正全力以赴为全年的人参果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目前,石林县正按照‘优旅游、稳农业、强工业’的发展思路,以链式思维推进产业发展,推动优势产业向支柱产业转变。”石林县政府新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林县正从种子、种植、销售到品牌建设等各环节全链条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人参果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和质效提升,向着100亿元产值目标稳步前行。
一个镇的致富果
惊蛰已过,春耕时节又至。作为“中国人参果之乡”,西街口镇的果农是忙碌的。
据西街口镇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新党介绍,西街口镇石漠化严重,海拔偏高,过去种玉米、洋芋,可种出来的东西产量低、效益低,也试着种过烤烟,压根没办法成活。
转机发生在1996年。“当时,有老百姓‘病急乱投医’,引进人参果种植,没想到这里产的人参果味道清甜,一上市就被消费者认可。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种人参果的农户慢慢多起来。”陈新党说。
作为农科研究人员,陈新党对石漠化土地里生长出高质量人参果的原因是明了的。那就是“石漠化山坡虽然种其他庄稼不成,但这里的土壤土层薄、通透性好,钙、磷、钾等矿物质含量高,是人参果生长的天堂,种出的人参果香甜爽口多汁”。
市场认可、农户支持,西街口镇的人参果产业走向了高速发展期。
如今,西街口人参果种植面积已达10.19万亩,产值超过10亿元,辐射带动石林县和周边地区广泛种植人参果超过40万亩,并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商品人参果种植基地、集散地、销售中心和全国最大的人参果生产中心、技术中心、交易中心、种苗中心,“中国人参果之乡”的赞誉名副其实。
为推进西街口镇人参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带动全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西街口镇以发展精品农业、现代农业为思路,围绕人参果产业链进行项目建设,争取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在芭茅村委会实施西街口镇人参果产业示范基地一期工程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建成并由云南阳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级龙头企业)运营。
“现在大家看到的种苗都是被农户预订的,再过一个月,种苗就会送到果农手中,移栽到地里。”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西街口镇人参果产业示范基地预计每年可培育出1100万株优质种苗,可为西街口镇及周边地区提供坚实的种苗保障。
一个县的好品牌
“农业稳县”是石林县的发展战略之一。
因此,石林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完善的工作推进体系,制定了人参果国际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创建“一县一业”的实施方案以及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为产业发展绘制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人参果产业全链条升级。
为了更好地推动人参果产业发展,石林县成立了人参果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着眼人参果品种选育、种苗繁殖、果苗种植、加工销售等产业发展核心环节,探索出一条“专业人大代表工作站+”人参果产业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驻站专家团队完成人参果亲本筛选、组合配制、杂交试验、杂交后代单株选育、品比试验、多点试验等工作,筛选出优良品种(系)15个,填补了国内人参果杂交育种空白。
与此同时,石林县积极通过推广“科技小院+农技协+合作社+基地+果农”模式,重点开展新品种选育、生态绿色有机种植、组培脱毒种苗及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
目前,石林人参果先后获国家农产品地理保护标识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列入“绿色云品”区域公用品牌名录,荣获云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目前,石林县人参果种植面积达17.21万亩,近3年年均产量28万吨,年均销售额21亿元。
“石林县以17.9%的人参果种植面积创造了47.9%的农业产值,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推动人参果产业发展成为高原特色农业重点产业的‘金果果’‘幸福果’。”石林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石林县将围绕讲好“石林人参果”故事,持续开展品质提升行动,全力提升“石林人参果”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让人参果经济持续升温,为石林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记者赵书勇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