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杨梅快步走上村办公室二楼,望着广场上激动的人群,情不自禁跟着歌声唱了起来。
“多亏了共产党,苗家儿女才过上了好日子。”杨梅不禁回忆起那些艰难的岁月。
1970年,17岁的杨梅从毕节市织金县嫁到化屋村。“那时村民们住的都是杈杈房,四处漏风,屋外下大雨,屋里就下小雨。”杨梅说,最让人无奈的是没文化,初中毕业的她是村里读书最多的人。
于是,杨梅成为化屋小学的老师,教孩子们学文化、学知识。后来她入了党,当了小学校长。
杨梅亲眼目睹了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战的不断推进,化屋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柏油路修进了村子,村民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游客纷至沓来。
总书记的到来,如春风般温暖了苗家山寨和苗家儿女的心,汇聚起苗家儿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合力。
感恩奋进,逐梦前行。4年来,化屋迎来巨变:露营基地、穹幕球型影院、直升机、滑翔伞、苗族迁徙古驿道、休闲沿江健身步道等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业态日益丰富,苗绣蜡染特色文化产业、“三黄”(黄粑、黄牛、黄姜)特色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现在全村开办民宿25家、农家乐40家。2024年,化屋村接待游客7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性收益达1.6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村党支部书记肖阳群言语间满是自豪。
“我的儿子和孙子都搭上了发展快车,小儿子把自家的一楼租给别人开餐馆,一年租金4.5万元,楼上自己开民宿,年收入4万多元。孙子开餐馆,年收入也是8万多元。”杨梅说,“两家都买起了小汽车,这在以前,哪个敢想啊?”
过上了好日子的苗家儿女,没有忘记党的恩情。每逢重大节日,村民们都会身着盛装,聚拢在六冲河畔的村民文化广场上高声歌唱:
“春风吹过笋子岩,山外游客慕名来,好酒好肉已备起,欢快的舞儿跳起来。”
“春风吹过六冲河,苗家村寨喜事多,有的开起小餐馆,有的开起农家乐。”
…………
声声山歌里,化屋人的幸福在流淌。
游客寻声而至,纷纷拍下这美好的瞬间。
上一篇:初一学生谈恋爱怎么引导与教育
下一篇:海王的游戏校长威胁是哪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