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我随中国文化报和中华诗词学会组织的采风团,赴江西永丰县欧阳修故里学习采风。这让我有机会更近距离地接触并了解到,一代文宗欧阳修的丰功伟绩及其后裔传承发展的故事。
那天,我们从永丰县城刚出发,天就下起了雨。淅淅沥沥的春雨由小变大,敲打着行进中的车顶车窗,随风舞动的行道树,像热情欢迎我们的乡民齐刷刷地招手致意。车里的诗人们点燃了心中雅兴,纷纷吟诗唱和。此时,车内外情景交融,被山雨洗绿的灵山秀水,似春意缱绻的泼墨写意,让诗友们喜不自禁,用诗言志,用词抒怀。
江西永丰县沙溪古镇西阳宫,是欧阳修的故居。当年欧阳修回故里探亲,看到美丽的田园风光和故乡的淳朴民俗民风,抑制不住对家乡的赞美,写下了《寄题沙溪宝锡院》一诗:为爱江西物物佳,作诗尝向北人夸。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
雨不停歇,我们撑伞走进春雨绵绵的沙溪古镇,走进千年古观西阳宫,真有一步迈进历史,一时穿越古今的倏忽之感。
沙溪镇党委书记冒雨到辖区拱江背村,为我们讲述欧阳修为官清廉、刚正不阿、铁骨铮铮的故事。陪同接待的欧阳修第33代孙女、年逾七旬的欧阳水秀则从家训家学方面,详细地为我们解读千年前欧公所作碑文《泷冈阡表》。欧公褒美先人仁德、记述家世恩荣的轶事,激扬的笔墨力透纸背。
其实,欧阳修的孝道思想,他的“厚葬不如薄养”理论,“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早已深入人心。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提倡流畅自然的诗文写作,培养了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等一大批文坛名宿。他开创了宋代文学的繁荣局面,其作品许多成为传世经典。
我们还参观了恩江古城里的欧阳修纪念馆,欣喜地看到欧公34代孙女欧阳慧玲,在纪念馆担起了宣传讲解传播欧阳修文化、打造永丰文化高地的重任,让一代宗师文脉和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堂外骤雨初歇,回望经过风雨洗礼的欧公故里,绿树白墙,洁静庄重。
下一篇:村庄浸在香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