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 石健 北京报道
进入2025年,金融租赁行业在设备更新领域的探索发现正在呈现新动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一些金融租赁公司主动对接设备更新业务,亦有地方政府通过搭建平台推动企业设备更新改造。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武汉经信局”)近期发布的《武汉推出工业技改金融租赁“资金池+白名单”》文件引发关注。文件显示,武汉经信局联合某金融租赁公司设立“武汉工业技改金融租赁资金池”,金额50亿元,专项支持武汉市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融资需求,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与金融租赁公司合作搭台,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了解金融租赁模式,另一方面也可以加快企业设备更新顺利落地。”武汉经信局工业投资处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多位行业人士看来,随着5万亿元设备更新市场开放,金融租赁行业也迎来新的业务机遇,不过要避免热门赛道“内卷化”,走业务同质化的老路。
瞄准中小企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前述“白名单”还在拟定中,但是已经有不少相关企业前来咨询。武汉经信局工业投资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对于进入“白名单”的企业,将给予标准价格外50bp优惠或赠予1万元减息券。“一方面,免费对‘白名单’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咨询诊断,提供设备选型、工艺适配、改造路径、建议方案;另一方面,对‘白名单’企业给予专项购机补贴,派送500+品牌购机抵扣券1000张,最高抵1万元设备款,同时,设立专项设备保险,3000万元保险额度。”
武汉一家工业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类似的政策出台。“资金需要是一方面,更重要在于很多企业其实并不了解设备更新如何落地,如果有相应部门的指导,将会更加因地制宜地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售后回租业务,可以帮助制造业企业买设备后或日常经营的流动资金得以补充。通过企业现有生产设备的评估,向企业发放一笔流动资金贷款,补充日常经营现金流,盘活存量设备,拓宽融资渠道。”
对于50亿元资金的来源,武汉经信局工业投资处相关负责人透露:“资金由金融租赁公司负责,而且还会做出一些让利,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以旧换新业务中。”
随着新质生产力带来产业变革,一些细分制造领域的迭代需求快速提升。“想要实现技术的创新就必须更新改造设备。我们的技术更新围绕多个产业变革开展,比如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对激光加工的要求都在提升。”山东一家从事激光加工的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面对客户对高端化、数智化及绿色化新设备的需求大幅增加,资金压力自然成为公司的首要难题。随着市场调研,上述公司选择了与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民生金租”)接触,最终公司决定通过金融租赁的方式,来实现设备的更新。
这家从事激光加工的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通过金融租赁模式,公司可以向更多的客户提供所需设备。企业在进行设备升级后,生产效率均大幅提升。
据民生金融租赁普惠金融部总经理李启源透露,截至2024年年底,公司已经与超过2100家A+以上设备供应商实现合作,服务中小微企业接近1.4万户。通过加强与优质供应商的合作,为客户提供属地服务,扩大中小微客户客群等多措施的综合运用,进一步促进大规模设备更新。
据其透露,在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客户中,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超78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超350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20户。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政府搭台与金融租赁公司合作,还是金融租赁公司主动对接业务,其服务的对象主要为中小企业。在多位中小企业负责人看来,从设备更新切入继而推动技术创新,不应只是大型企业在行动,技术革新应该是全产业链共同推进。随着更多地方政府行动起来,将会使金融租赁这种“融资+融物”的模式让企业了解并接受,让设备更新效果更加明显。
观望情绪仍存
相关机构测算,我国每年工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更新需求在5万亿元以上,汽车、家电换代需求也在万亿元以上。因此,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市场空间巨大。
政策方面,2024年9月,为落实国务院要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通知》,指出金融租赁公司等非银机构要围绕设备更新,因地制宜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鼓励发挥融资租赁专业优势,以融资租赁方式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融资租赁是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要金融助推器;2025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出台27条措施,旨在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特别强调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的应用,为制造业的智能升级指明了方向。
租赁行业的渗透率也决定了两者之间可以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何涛就在2025年年初的一篇杂志撰文中指出,目前我国生产设备投资领域的租赁渗透率仅为6.5%,与欧美发达国家20%—30%的渗透率相比有一定差距。聚焦“两新”,满足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需求,是金融租赁支持科技创新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成为金融租赁行业普遍探讨的话题。在多位金融租赁行业人士看来,一旦赛道成为热门,必然会出现“内卷”现象。从以往的飞机船舶类大型设备避免同质化竞争,到如今的切入设备更新领域,亦需避免同质化竞争。
何涛在撰文中认为,在避免“内卷式”竞争的同时,金融租赁公司也要严守合规底线,深化设备融资的风控创新,加强租赁物的适格性管理,专注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控,持续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
一家资产规模在中后部的金融租赁公司业务人员告诉记者:“设备更新领域我们并不急于找业务。5万亿元的设备更新规模,市场足够大,关键在选好产业。”
湖北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向记者透露,公司正在依托医疗健康板块,以金融助力医疗产业升级。“目前,公司已经在武汉区域实现投放1亿元,用于采购高压氧舱群、天轨系统、经颅磁刺激治疗仪、超声诊断仪、超声波治疗仪等先进医疗设备1300台,为医院信息化建设、设备更新换代、基础医疗设施等方面提供融资租赁服务。”
记者注意到,已有业内人士建议将融资租赁产品纳入再贷款和国家财政贴息支持范畴,对于“两新”行动中的优质改造升级租赁项目实施补贴,以低成本资金加速设备租赁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家银行系背景的金融租赁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正在研究发行“两新”主题的公司债,以更大的资金力度支持设备更新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