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护耳 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
创始人
2025-03-03 01:17:56
0
医生对患者进行听力检查

3月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主题为“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众所周知,听力健康作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不断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听力,不仅是我们感知外界声音的途径,更是人与人沟通、融入社会的桥梁。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普及,听力受损的风险正日益增加。为深入了解当前听力健康领域的现状与问题,记者进行了一系列走访。

使用电子产品 牢记“双60”原则

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耳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在享受它们带来便捷和娱乐的同时,也面临着听力受损的风险。

17岁的高中生小韩是一位流行音乐爱好者,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她都会戴着耳机听音乐,音量通常开得比较大。最近,她总感觉耳朵有些不舒服,听力也似乎不如以前灵敏。“有时候和同学说话,感觉听不太清楚,还要让他们重复几遍。”就诊时,小韩担忧地对医生说。

接诊小韩的医生是兰大二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陈迟。他介绍,长时间佩戴耳机,尤其是入耳式耳机,且音量过大,会使耳朵长时间处于高强度的声音刺激中,导致内耳毛细胞受损,进而影响听力。研究表明,当耳机音量超过85分贝,持续听30分钟以上,就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此外,在嘈杂的环境中使用耳机,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调高音量,以盖过外界噪声,这对听力的伤害更大。

为了预防电子产品对听力的损害,陈迟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要控制使用耳机的时间,每次佩戴不超过60分钟,其次,要合理调节音量,一般以能听清外界正常声音为宜,尽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这就是所谓的双“60”原则。此外,要选择合适的耳机类型,头戴式耳机相对入耳式耳机,对耳道的压迫较小,能减少对听力的影响。还要避免在地铁、公交车等嘈杂环境中使用耳机,如果必须使用,应选择降噪耳机,降低外界噪声干扰,从而减少音量需求。

突发性耳聋:

黄金72小时内就诊至关重要

春节假期过后的一天,38岁的广告从业者金先生像往常一样准备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突然,他感觉左耳听力模糊,同时伴有耳鸣。“我以为是自己没休息好,缓一缓就没事,但到了晚上,情况反而更严重了。”金先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心有余悸。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他立刻前往距离单位较近的兰大二院就诊,最终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在72小时内听力急剧下降。陈迟介绍,近年来,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我们每个月都会接诊多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其中不乏年轻人。他们大多工作压力大、生活作息不规律,历经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据记者了解,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内耳血管病变等也可能是突发性耳聋的诱因。

陈迟表示,时间就是听力的生命。突发性耳聋的治疗黄金期是发病后的72小时,并且越早治疗,听力恢复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公众一旦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等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听力检查和相关治疗。

常见耳部疾病:

小毛病有大影响

记者来到兰大二院耳鼻咽喉科听力筛查中心采访时看到,医护人员正有条不紊地为患者进行听力检查。市民张女士带着13岁的儿子来到中心复诊。随着设备启动,医护人员通过可视化互动界面引导孩子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做出反应,实时生成听力曲线图。

原来,孩子在过年期间不幸被他人放炮的声音损伤听力,患上炮震性耳聋。听力筛查中心副主任护师程世红介绍。炮震性耳聋是一种因突然暴露于高强度冲击波或剧烈噪声,如爆炸、枪炮声、烟花爆竹巨响等导致的急性听力损伤,属于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特殊类型。程世红提醒,听力障碍的一般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适时进行听觉言语训练,适当应用人工听觉。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除了突发性耳聋这类急症,一些常见的耳部疾病,如耵聍阻塞等,虽然看似症状轻微,但长期积累也会对听力造成严重损害。陈迟告诉记者,耵聍阻塞是一种常见但容易被忽视的耳部疾病。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腺体分泌的淡黄色物质,俗称“耳屎”。耵聍阻塞有一些典型症状,比如耳朵闷胀感,听力轻度下降,发生耳鸣,严重时会导致耳痛、瘙痒等。“平时不能用任何东西,如挖耳勺、棉签等伸进耳道‘挖耳’。外耳道耵聍分泌有动态平衡,可自行排出。如果有耳部不适,应去耳鼻咽喉科就诊。”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人不清楚临床中百分之六七十的眩晕症状来自耳部疾病。“因为人的耳部有两大功能,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听觉功能,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平衡功能。”陈迟表示,人依靠视觉、本体觉、前庭系组成的“平衡三联”维持平衡,也就是说眼科的某些疾病、小脑的某些疾病及耳部(前庭)的疾病都会引起眩晕,而这些疾病当中以前耳部(前庭)病引起的眩晕比较常见。因此,多数眩晕患者应该到综合医院的眩晕门诊确诊疾病,寻求诊疗。

老年性聋防治:

科学佩戴助听器很关键

生活中,我们跟老年人交流,总是觉得很困难,说话需要反复重复,还要大声喊。其实,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老年性聋在作祟。老年性聋,是指60岁以上的人群,因听觉系统老化而引起的耳聋,一般为双耳渐进性聋,排除其他病因后即可诊断。它的老化不仅包括内耳以及耳蜗神经及其中枢传导通路,还包括外耳、中耳等整个听觉系统的老化。

甘肃省二院耳鼻喉科医生介绍了老年性聋根据病理变化的不同分为四种类型:

感音性老年性聋,其听力图特点为高频陡降型,这类耳聋,发展速度非常缓慢,早期低频听力正常。神经性老年性聋,纯音听阈测定表现为所有频率均出现提高的基础上,高频听力受损较重,言语识别能力下降,与纯音听阈测定变化程度不一致,病人多表现为能听到声音,但听不清具体内容。血管性老年性聋,患者的听力曲线大多为平坦型,言语识别能力正常。耳蜗传导性老年性聋,听力图大多表现为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缓降型听力图。

老年性聋的预防措施有:注意饮食卫生,减少脂类食物,戒烟酒,降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避免接触噪声;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愉悦;适当体育锻炼,改善内耳及脑部供血。

医生表示,当明确诊断为老年性聋后,药物治疗的疗效目前尚不确切,一般建议早期佩戴助听器,因为长时间的听力下降可能会降低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早期佩戴助听器可保护患者的言语识别功能,同时,患者家属与患者交流时应避免大声喊叫,必要时可借助面部表情或手势来帮助患者了解语义。

记者手记

警惕电子产品成为听力“隐形杀手”

近年来,随着电子产品的广泛普及,人们听力下降的现象愈发凸显,电子产品已然成为威胁听力健康的“隐形杀手”。长时间、高音量地使用耳机,无疑是导致听力受损的重要因素。以年轻人为例,他们习惯在嘈杂环境中调高耳机音量,以盖过外界噪声,殊不知这种行为正一步步侵蚀着听力。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从医院相关科室的就诊数据能看出端倪,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引发听力问题的患者数量呈上升趋势。听力下降不仅影响日常生活交流,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工作效率降低等连锁反应,长期发展甚至会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孤僻、焦虑等负面情绪。

因此,为了守护听力健康,我们急需做出改变。一方面,应听从专家之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合理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和音量。另一方面,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宣传,普及听力保护知识,提升大众对听力健康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在享受电子产品带来便利的同时,避免听力悄然受损。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文/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过去 30 天,XRP Led... (来源:吴说)吴说获悉,据 Dune 数据,在过去 30 天,XRP Ledger(XRPL)新增 ...
韩国青瓦台关闭 整修后将再次用... 据新华社消息,韩国首都首尔地标建筑青瓦台8月1日起停止对公众开放,正式启动全面安保升级和设施整修,以...
如果你要写呼图壁,就不能只写呼... (来源:昌吉日报)在天山北麓的山脚下藏着一颗被时光反复打磨的明珠呼图壁,这三个字摊开是天山雪水浸润的...
以消保为核心构建声誉护城河 招... (来源:北京商报)近日,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中国金融》杂志发布第七届金融业年度优秀品牌案例评选结果。...
八一建军节 这个 “00后”在... 中新网上海8月1日电 (记者 殷立勤)八一建军节当天,上海虹桥火车站内人潮涌动,忙碌的列车工作人员中...
挑战 3674 点:关注三个指...   A股本轮上涨行情,主要依靠两大高科技板块:一是人工智能,二是医药特别是创新药。在新兴产业中,人工...
鸿合科技A股股东户数增加134... 8月1日消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31日,鸿合科技A股股东总户数为2.06万户,较上期(20...
藏格矿业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8亿... 8月1日晚间,藏格矿业(000408)披露半年报。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78亿元,同比减...
5年爱心守护,连一医1490位... 转自:扬子晚报“阿姨,我考上研究生了!”日前,徐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小萍(化名)给连云港第...
吉林2025年基本养老金上调方...   人民网长春7月29日电 7月28日,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吉林省财政厅联合发布通知,明确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