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劳动午报
身边人都叫他一声“鲁哥”,在群众眼中,他是解民忧的鲁哥;在企业眼中,他是“贴心人”鲁哥。鲁斌是丰台区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大队九中队的一名执法队员,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里,他都扎根在生态环境执法基层一线。重污染天气、重大活动保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奔波忙碌的身影。
创新举措 架起服务百姓的“连心桥”
在丰台区生态环境局综合执法大队九中队,鲁斌和同事们肩负餐饮企业油烟排放超标等投诉的日常处理工作。这些工作在鲁斌眼里是一架联系群众、服务百姓的“连心桥”。每年鲁斌都要面对上百起投诉信访案件,而投诉处理的时限、效果以及群众满意度等,无一不是对他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的严格考验。
在丰台区大成路附近,有一排连片的房屋,聚集着数家餐饮店铺,这里是附近居民用餐、休闲的好去处。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其中一家靠近居民小区的餐饮企业,其油烟净化器的排风口正对着居民楼,油烟问题由此成为困扰居民的“痛点”,投诉也接踵而至。在处理这起棘手的投诉时,鲁斌创新举措,积极协调多方资源,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鲁斌主动“吹哨”,联合相关部门和属地组织第三方检测公司,对该家餐饮单位连片的9家餐饮企业一并治理,对所有餐饮企业的油烟和噪声一并进行检测,并通过与商户签订文明经营承诺书、做好相关普法宣传教育和劝导,指导商户采取一系列控油烟、减噪、控噪措施,还清新于民,还静于民。这些举措既解决了同类问题的发生,又延伸解决了其它问题,得到辖区居民广泛称赞。
“耗费这么大人力物力,不是多管闲事吗?”面对一些人的不解与质疑,鲁斌总是以温和的笑容回应:“只有‘向前一步,未诉先办’,才能最大程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的问题越多,投诉自然减少,我们工作量也自然减少。”在鲁斌的“字典”里,从来都是向前一步、举一反三,始终坚持“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解决关联问题、解决一片问题”原则,而不是退后一步、浅尝辄止。
换位思考 不断提高执法“温度”
在日常工作中,与企业打交道对鲁斌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他始终坚持用心用情服务企业,一心为企业送政策、送技术,不断提高执法“温度”。
几年前,一家刚刚开业的商场因空调外机缺乏降噪措施,噪声扰民问题十分突出。然而,商场因经营困难,不愿承担降噪整改的费用。面对这一棘手问题,鲁斌多次带队与商场负责人沟通协调,依法出具限期整改通知书,耐心指导商场采取有效的降噪措施。但商场负责人不仅拒不配合,还态度蛮横。
作为带队成员中最年长的一位,鲁斌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一边安抚同事的情绪,一边保持冷静,耐心地向商场负责人解释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方案。他还主动协助联系设备厂家,最终帮助商场以最少的花费解决了噪声扰民问题。鲁斌说:“谁都有难处,企业也一样。只要我们真正站在企业的角度,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谋企业之所需,办事出于公心,像对待自家事一样用心,企业自然会把我们当作自己人。”
优化服务 助力企业茁壮成长
“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如同阳光、空气和水,一刻也离不开。”鲁斌始终将企业视作需要呵护的幼苗,用心播撒阳光,精心灌溉雨露,助力企业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在辖区餐饮企业油烟污染专项整治工作中,作为专班负责人的鲁斌始终秉持“寓服务于管理、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带领专班成员全心全意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送技术。正值盛夏,烈日炎炎,鲁斌带领队员们不畏酷暑,奔走于全区1000多家餐饮企业之间,深入一线开展工作。他们组织了30余场宣贯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环保政策和专业术语传递给企业,耐心答疑解惑,协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能力。
在他们的努力下,全区餐饮企业不仅全部完成了高效油烟净化器的升级改造,还顺利安装了自动监控设备。这一成果不仅有效解决了油烟污染问题,更为全区生态环境精细化监管水平的提升筑牢了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孙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