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进一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安徽工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准确把握《意见》目标任务,着力抓好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安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快建设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坚持更高站位,进一步增强深化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政治自觉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指导的重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意见》下发后,安徽省总工会认真落实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抓好《意见》贯彻落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锻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为打造“三地一区”提供强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为全省中心工作的重要内容统筹谋划、整体推进,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要点、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委综合考核内容、省政府重点工作、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议题等,以“一盘棋”思想推动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省总工会深入推动。履行牵头抓总职责,不断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充分体悟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意义,把学习贯彻《意见》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作为新形势下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广泛开展教育培训,推动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教学内容,协调省直相关单位将《意见》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重点内容,在全省工会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准确把握《意见》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加强与省内主流媒体合作,充分发挥工会宣传阵地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凝聚改革共识。开展不同层面的交流座谈,收集意见建议,研究落实举措。组织开展劳模工匠“六进”宣讲活动,广泛宣传《意见》的重大意义、重要内容、重点举措,大力宣传改革典型和产业工人优秀代表,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坚持更高标准,进一步推动深化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当前,安徽全省上下正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大国工匠、安徽工匠、高技能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一支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安徽工会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任务举措,对标对表《意见》要求,持续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
着力在夯实产业工人共同思想根基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职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工人阶级始终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产业工人中落地生根。加强新经济组织、新就业形态群体党建工作,持续解决国有企业党员空白班组问题,加大在产业工人中发展党员力度。针对不同职工群体,创新打造“安徽工人大思政课”,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安徽篇章”主题宣教活动,多采用职工喜欢看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让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更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与解决职工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进一步夯实广大产业工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着力在提升产业工人技能素质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省委、省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高位推动部省共建技能安徽,加强职业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市域产教联合体、县域产教融合体建设,培育一批高标准的产业融合型企业。持续推进技工强省建设,健全产业工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落实“新八级工”制度,完善“高精尖缺”技能人才评价政策,构建与安徽“6178”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相适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载体平台。加强覆盖省、市、县,以及行业、产业、企业的安徽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安徽工匠“十百千万”培育行动,积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推动工匠人才不断涌现。
着力在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潜能,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省总工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统筹开展多层次、多行业、多工种的劳动和技能竞赛。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组织开展一批特色竞赛活动;积极推动竞赛活动向通用智能、生命与健康、低碳能源等未来产业延伸拓展。做实全省职工技术创新竞赛品牌,深化“四技五小两比”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推动建立“揭榜挂帅”“揭榜领题”等制度,积极组织工匠人才参与重点产业科研技术攻关。加大各类创新工作室建设力度,实施“劳模工匠助企行”,支持劳模工匠带徒传技、示范创新,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着力在做好产业工人维权服务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安徽省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畅通产业工人参政议政渠道,落实保障产业工人主人翁地位的制度安排,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和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积极推广“工匠年薪制”等经验,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加强对高危行业建设项目的劳动安全保护,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全面推行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健全并落实产业工人疗休养制度,促进产业工人身心健康。把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体安排统筹考虑,将产业工人纳入全省统一的人才分级分类认定体系,健全专业技术岗位、经营管理岗位、技能岗位互相贯通的长效机制。
坚持更高要求,进一步健全深化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格局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安徽工会始终坚持在省委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切实增强工作合力。
积极争取党政重视和部门支持。加强请示协调,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将“产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建立常态化听取改革汇报、研究解决改革相关问题的制度机制,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建立健全各级“产改”组织推进机构,发挥成员单位职能作用,既各司其职又配合联动。省总工会认真履行牵头抓总职责,对《意见》提出的目标任务,逐条分解细化,明确责任分工,同时推动省直相关单位出台更多配套政策,进一步完善全省“产改”工作制度体系。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企业是市场主体,也是用人主体。落实企业责任,发挥企业作用,是推动“产改”政策举措落地落实的关键所在。认真落实《关于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带动作用的实施意见》,把“产改”工作纳入国有企业政治巡视内容,纳入对企业党建工作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将落实“产改”工作作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促使更多民营企业重视“产改”、推进“产改”,通过“产改”工作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惠及更多产业工人。
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工会宣传阵地和主流媒体作用,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意见》热潮,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对产业工人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宣传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重大意义和重点举措,宣传各地各部门和企业推进改革取得的典型经验。推动“产改”进企业、进车间、进班组,讲好“产改”故事,讲好产业工人故事,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崇劳模工匠、崇尚劳动创造、尊重产业工人、支持“产改”工作的良好氛围。(安徽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徐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