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英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高庆波,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自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以来,他始终将“为国履职、为民尽责”铭记于心,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等关键领域积极发声,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着政协委员的使命担当。
记者与高庆波的采访之约定在了他的工作单位。2月21日,踏入高庆波的办公室,一股浓厚的“植物”气息扑面而来。这间不大的屋子,一半墙壁被装满植物相关书籍的书柜占据,另一半则是摆放着密密麻麻采集来的植物标本的置物架,就连茶几也被标本“占领”了,满是科研工作者的独特印记。
作为本届新委员,高庆波履职时间不长。回忆起第一次参加政协会议,他直言“忐忑不安”。他说:“搞科研的时候,只需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深耕就行。但成为政协委员后截然不同,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得全面发展。不仅要深入学习政协相关知识和政策法规,还得时刻关注本职工作以外的问题。所以刚当上委员那会,心里特别焦虑,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履职。”
俗话说“事在人为”,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成功。高庆波开始认真学习政策法规,努力精准把握时代发展的脉络;积极参与调研活动,深入基层,耐心倾听群众的心声;坚持不断给自己“充电”,广泛涉猎各类知识,拓宽自身视野。正是凭借着这份勤勉努力,他从初入政协时的紧张无措,成长为如今履职时的从容自信。
长期扎根于青藏高原开展科研工作,高庆波对这片土地的生态环境有着深刻的了解和深厚的感情。他深知,青藏高原不仅是我国至关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区域之一。因此,在履职过程中,他将关注重点聚焦在青藏高原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上。
高庆波介绍,“每年夏天,我基本都在野外进行植物多样性考察,去得最多的就是三江源国家公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和青海湖这些地区。在那里,除了完成本职工作,我还特意与当地政府的负责同志、群众、护林员等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工作的独特性质为他的调研工作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他得以掌握大量丰富且详实的一手信息,为提出高质量的提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深入调研,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高庆波提交了关于争取青海湖刚毛藻研究治理技术资金支持的提案,这份提案得到了自然资源部等多个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
谈及今年的提案准备,高庆波说:“去年有关地区政府和老百姓向我们反映,野生动物频繁闯入人类生活区,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产生活。这类事件这几年频繁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刻不容缓,为此,我做了不少调研,准备将相关提案提交到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高庆波仍在办公室里忙碌地研究完善提案,力求把意见建议写得更加细致入微,希望能为解决实际问题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