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客
“买食品,先看配料表。”在北京朝阳区一家超市购物的谭女士认为,“买这些入口的东西,你得学会看产品标准和配料表,远离那些‘科技与狠活’!”谭女士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学习怎么看配料表,她希望国家能多出台严格、绿色的产品标准,让消费者能买到更绿色、更健康的食品。近年来,随着大家越来越注重健康,“配料表干净”成了食品行业的热门话题。(2月25日《工人日报》)
从粗枝大叶地购买食品,到对照配料表精心挑选食品;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健康、绿色、干净、安全、明白、放心,消费者对食品的成分、质量和口味越来越挑剔了,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消费者日益关注食品配料表,追求“配料表干净”,表明消费者的食品消费价值观正在升级,这种升级一方面来自于消费者追求天然、健康、安全食品的内生动力,一方面也依赖于外部环境的保障。
“配料表干净”的前提是“配料表规范”。《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标签应当标明成分或者配料表;食品标签应当清楚、明显;食品标签不得含有虚假内容;食品与其标签内容不符的,不得上市销售。相关的食品安全国标针对食品标签信息中的成分递减顺序、食品添加剂项等明确了标注规则,并不断压缩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种类和使用范围。
食品标签规则与标准的完善,加之监管的落实和推动以及社会力量通过消费测评、舆论评价等方式的参与监督,让食品标签越来越规范,越来越全面,越来越透明,给消费者提供了越来越明亮的观察了解食品成分构成的窗口,满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监督权和选择权。
在法律法规、国家标准的约束下,在国家健康饮食政策的鼓励指导下,在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体系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积极回应消费者的“配料表干净”需求,从配料表入手,更加注重食品的天然性、健康性,在糖、脂、盐等“重口味”指标上持续做减法。
有的企业选择更优质的原材料,甚至选用天然食材替代传统的化学成分;有的企业对原材料供应商严格把关,与优质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甚至直接参与原材料的种植和养殖,从食品的供应链入手给“配料表干净”加了一道保险,推动食品由内而外实现了转型升级,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显然,配料表转型是食品安全升级的表现,这能让消费者和企业双向受益。监管部门、相关行业协会等应该顺应配料表转型的发展趋势,顺应消费者和企业的需求,顺应食品安全升级的规律,不断优化、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从源头不断降低食品成分的安全风险、健康风险,并推动食品标签管理朝着全面、真实、清晰、显著、简明的方向不断升级。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指导,给予必要的服务支持。有些消费者既不会看标签,也不会看配料表,难以从食品标签中找出符合需求的信息,读不懂标签信息的内在含义,对此,食安监管部门、消协等有必要广泛开展法治教育、消费教育,引导消费者养成看配料表的习惯,帮助消费者掌握配料表的正确打开方式。
上一篇:送别的诗。谢亭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