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渐近投研)
2021年底AR、VR眼镜概念刚刚出现时,机构和投资者对这一概念趋之若鹜,纷纷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序幕。我们当时对此的判断是当时的技术并不足以支撑这一概念。
“投资AR和VR眼镜,就像在蒸汽机时代考虑新能源车投资一样超前。”
无论各类研究报告在看多这一概念时,编制了一个多么严密的逻辑,列举了多少翔实的数据,都不能阻挡一个事实:AR、VR眼镜既不好用也不好玩,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技术也不足以支撑元宇宙的宏大愿景。众多的机构和投资者宁愿花大量的时间去“纸上谈兵”,也没有人愿意亲身使用体验一下。
花里花哨的逻辑和数据,有的时候真不如消费者的亲身体验。
因此2022年OPENAI开启了AIGC时代之后,我们第一时间给大家写了一系列的使用体验测评,并根据我们的使用体验,得出AIGC是所有方向中最有潜力成为牛市主线的结论。
最近包括券商在内的很多投资机构也开始追逐AIGC的热潮,上线了很多关于投资的AI。在交流中也有很多投资者讨论AI是否会颠覆现有的投资体系。
今天我们就结合大家经常问的一些问题,来看一下Deepseek在投资维度上给出的解答,能否超出目前市场上机构的认知水平。由于篇幅所限,虽然我们做了很多提问和分析,但文中仅列举两个问题及对应回答作为说明。
第一个问题是今年1月中旬至今的市场反弹会延续吗?
Deepseek的回答是短期可能面临调整压力,但中期仍有上行空间,整体呈现震荡向上的趋势。理由分别是:①2025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有所升级,两会前政策预期升级;②经济基本面边际改善,AI、新能源、高端制造等行业的技术突破和政策支持推动了结构性的机会;③A股估值处于全球低位,日均成交额维持在1.5万亿以上。危险点在于:①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悬而未决;②美元走强及美联储降息节奏存在扰动;③技术面存在阻力,科技股估值分化明显;④经济基本面不及预期可能有扰动;⑤当前反弹更多依赖情绪,而非基本面全面改善。
在中期机会上,deepseek建议关注金融、消费等低估值蓝筹,AI、新能源等受益政策的行业以及业绩确定性高的科技龙头,规避短期涨幅过高且缺乏业绩支撑的题材股。
对于这个答案,我们的评价是“全面且普通”。全面是指它从各个不同的维度给出了自己的分析和观点,普通则是因为这个回答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将这个答案视作券商研报的模板,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的研报都和deepseek的回答重合度极高。
第二个问题是黄金已经接近3000美元,中长期大家都看多,你可以给出明确的短期多空的观点及对应的论据吗?
Deepseek的回答是短期看多的观点包括:①地缘政治风险叠加美国关税政策;②主权债务风险加剧;③美国通胀仍高,宽松周期仍未结束,实际利率下行趋势仍利好黄金;④央行购金和投资需求强劲。短期看空的观点包括:①技术性回调与获利了解压力;②美元走强和美债收益率上行;③高金价抑制实物需求。
它认为短期黄金面临多空博弈,技术面回调风险与基本面支撑并存。建议投资者结合数据发布(如CPI、非农)和事件驱动(地缘冲突、美联储政策)灵活调整仓位,优先采取“回调买入+波段止盈”策略,避免追高。
对于这个答案,我们认为回答的水平超出了市场上很多的投资者,不过大模型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问题。它回答的过程看着好像很有逻辑,但并没有真正区分出短期和中长期逻辑因素,或者说它并没有实际理解短期和中长期这两个词的区别。
在随后经过了十几个问题的提问后,我们认为Deepseek等大模型暂时还不能【直接】对大家的投资起到帮助。
目前在使用deepseek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以下的问题:
第一,同一个问题,不同的问法以及不同平台的deepseek模型针对同样的问题,每次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和逻辑。有的时候这些答案相似度很高,但有的时候这些答案南辕北辙。
比如第一个问题,我们在百度提供的deepseek模型中得到了行情仍会延续结论,在deepseek官网得到了短期有风险的结论。在具体的推荐方向上,每次提问得到的答案都不完全一致。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Deepseek的回答并不是先理解问题,然后基于逻辑判断得到了自己的答案。它更多是搜集到了公开信息中众多的答案,然后将其按照一种更符合逻辑的方式组合成一种答案。
它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搜索引擎】+【整理】的作用,而不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作用。如果大家问的是“1+1等于几”这种确定性的问题,那么大家可以通过deepseek获得正确的答案,但大家如果问的是“未来市场是涨还是跌”,那么deepseek给出的结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当下市场的一致性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