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4日,全球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宣布裁减1100名企业员工,并取消数百个空缺职位,这是其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大规模裁员。
此次调整主要针对非门店支持岗位,不涉及咖啡师及门店运营团队。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中国明确回应称,“中国区员工不在此次裁员范围内”,并强调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业绩承压与战略转型
星巴克最新财报显示,2025财年第一季度(截至2024年12月29日),全球同店销售额同比下降4%,其中,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降幅达6%。尽管北美市场通过涨价抵消了部分交易量下滑,但消费者转向低价竞品的趋势仍在加剧。
此外,星巴克新任CEO布莱恩·尼科尔(Brian Niccol)上任以来开始推动“重返星巴克”战略转型。他提出以“简化架构、减少层级”为核心的改革方案,目标是打造“更小、更灵活的团队”,并通过裁员每年节省数亿美元成本。
此次裁减的1100人约占全球非门店员工总数的7%,主要集中在行政、支持部门,不涉及供应链与门店运营。
尼科尔在财报电话会中坦言,裁员是“短期痛苦但必要的选择”。公司预计2025财年将产生数亿美元重组费用,但强调此举能为“重返星巴克”计划释放资源。
尼科尔曾主导美国连锁餐饮品牌Chipotle的扭亏为盈,其改革手段包括优化菜单(计划缩减30%产品)、加速出餐速度(要求4分钟内完成订单)、重启“咖啡师手写留言”等传统服务。然而,这些措施在提升体验的同时,也因流程复杂化遭到部分消费者诟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裁员,但中国市场并未受到影响。星巴克中国区负责人表示:“星巴克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广阔前景,将继续秉承高质量、可盈利、可持续的发展策略”。
谈及中国市场,尼科尔在电话会上指出,对中国进行了首次市场访问,在那里亲眼看到了星巴克的品牌实力、团队,以及提供的优质客户体验,“我看到了市场的活力和未来的机遇。我还看到了可以作出的一些短期改变,以稳定和加强业务。同时继续探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在中国实现增长。我们正在处理和消化,并将分享更多信息”。
外企裁员潮
星巴克的裁员并非孤立事件。从科技巨头到传统制造业,从金融领域到消费品行业,今年以来,众多外企纷纷采取裁员措施以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和市场竞争压力。
在科技行业,据Layoffs.fyi统计,今年已有51家科技企业宣布裁员。
微软在2025年1月宣布将裁员15000人,涉及全公司,包括重要的安全部门。
Meta计划裁减5%的员工,即约3600人,以应对经济形势和提升运营效率。
此外,谷歌、Salesforce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入裁员行列,谷歌推出“自愿离职”买断计划,Salesforce则计划裁减超过1000人。
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报告,未来五年内,全球约41%的企业可能会因AI的崛起而缩减员工。
传统制造业也未能幸免。2025年伊始,欧洲汽车产业迎来“人事大地震”,大陆集团、采埃孚、保时捷、奔驰等知名企业相继宣布裁员计划,累计涉及人数超过4万。大陆集团计划裁减7150个岗位,主要集中在燃油车相关业务部门。采埃孚则计划关闭多家燃油车零部件工厂,裁员规模高达1.2万人。
分析指出,这一轮裁员并非因短期亏损,而是企业为适应电气化转型而进行的结构性调整。传统燃油车需求的疲软,以及供应链重塑的高昂成本,使得欧洲汽车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考验。
金融行业同样感受到了裁员潮的压力。今年1月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已裁员约90人,占其员工总数的7%,以保持运营效率并控制成本。贝莱德也计划从其21000名员工中裁减约200人,以重新调整资源支持战略目标。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丽莎·帕克(Lisa Parker)指出:“当前环境下,企业更倾向于通过裁员和架构调整维持利润率,而非激进扩张。”
高盛报告则显示,2025年全球企业重组费用预计同比增长20%,主要集中在零售、航空和制造业。
记者:李曦子
文字编辑:王哲希
版面编辑:毕丹丹
—— / 好文推荐 / ——
中央一号文件大选后,欧洲“火车头”驶向何方?被动投资浪潮袭来DeepSeek杀入金融科技圈围猎英特尔iPhone 16e是拯救者还是“试验品”?汽车老将刘卫东的 “双面人生”格力专卖店改叫“董明珠健康家”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