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日前,多家东风系和兵装系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其间接控股股东/控股股东或发生变更。公告显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汽车”)、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兵装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但公司公告同时强调,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尽管公告未明确提及彼此为重组对象,但相同时间、相同内容仍让业界相信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联动性。
与此同时,2月17日,兵装集团官网领导层变更,东风汽车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周治平履新兵装集团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此次人事变动在重组风波的关键窗口期,也再次给两家车企重组事件带来了新的猜想。
图片由豆包AI生成 提示词:汽车此前有传言称,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的汽车业务重组将合并成一个全新汽车集团,周治平正是重组后“新公司”的总经理。不过,截至目前,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均未有确切信息传出。
2024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多次强调,中央企业需通过“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尤其在新能源领域需加速突破。
基于此,东风汽车和长安汽车近期发布的重组信息备受关注,业界期待二者真正实现重组后能够促成国内最大汽车集团。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长安汽车总销量达到268万辆,东风集团实现248万辆,两者销量总和达到了516万辆,将一举成为中国汽车销量冠军。
图片来源:东风汽车“国家队”集结
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重组消息并非首次传出。早在央企大规模重组的2015年,东风集团与一汽集团一把手对调就曾被视作合并前奏。彼时,竺延风接任东风汽车,而徐平则被调任至一汽集团。
2017年,人事换防再次发生。兵装集团原总经理徐留平被任命为一汽集团的新任董事长,同时,徐平也调任至兵装集团担任董事长。随后,东风汽车副总经理刘卫东被调任至兵装集团,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副总裁雷平转战一汽担任副总经理,一汽集团的产品规划及项目部部长尤峥被调任至东风汽车集团担任副总经理。
2017—2018年,一汽、东风、长安三家汽车央企还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联合推出T3出行。2024年,中国一汽拟投资控股中国诚通所属力神青岛,兵器装备集团、东风集团同步参与,共同打造国资动力电池头部企业,推动中央企业新能源汽车业务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三家汽车央企的合并传闻一直未断。在新能源市场进入竞争更加激烈的下半场,汽车企业普遍开启聚焦战略,以期以更高效的姿态冲击全球市场,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的重组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有观点认为,同属央企阵营的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重组可通过消除内耗,实现国有资本效率最大化。
图片来源:东风汽车2024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公开表示,国有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不够快,“不如特斯拉,不如比亚迪”,因此将调整政策,对三家央企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单独考核。
几乎同一时间,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苟坪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也指出,要正视中央企业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加大资源投入、加快转型步伐,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倍增行动计划,综合运用股权投资、基金投资等方式,鼓励支持中央企业开展高质量投资并购、专业化整合,加快掌握产业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
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汽车产业需进行集中度提升,推动央企重组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汽车国家队”。为此企业应该通过合并实现资源互补、减少内耗,响应国家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号召。
回顾汽车产业130多年发展,以欧、美为首的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路径均经历过多次分分合合、最终走向集团化发展,从而整合优势资产、不断形成核心竞争力:如德国最终形成大众、宝马和奔驰三大集团;美国形成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集团。中国汽车产业的新“集团”,或许也即将拉开序幕。
中国品牌进阶
近年来,中国汽车品牌强势崛起。
乘联分会数据显示,世界汽车2024年1—12月销量9060万辆,同比增长2%。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从2023年33.8%,到2024年的34.7%。其中2024年12月中国车市销量份额41%,达到世界份额的历史高位。
从世界范围来看,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恢复较强,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中国车企回升效果最为突出,带来世界车企份额较大变化。比亚迪与吉利汽车更是进入世界前十车企。
在中国本土市场,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也再次突破高位。今年1月,中国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61%,同比增长5.9个百分点。比亚迪、吉利、奇瑞、长安继续占据头部位置,这些厂商销量份额从上年度的38%上升到2025年1月的46%,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图片来源:阿维塔不过,尽管长安汽车、东风汽车旗下的自主品牌增长也有所突破,但相较于比亚迪、吉利汽车等民企仍有不小差距,这也被业内视为积极推动央企重组的因素之一。
近年来,传统车企和新势力品牌竞争不断加剧,优胜劣汰持续提速。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3—5年将有80%中国燃油车品牌“关停并转”。
实际上,除了中国车企之外,日系车企也开始选择“抱团取暖”。此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本田汽车与日产汽车合并事宜,被业界称作为了“防御中国车企”的巨头合并案。不过由于谈判破裂,合并事宜已经终止。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新的竞争格局下,合并已经成为“做大做强”的有效手段之一。
国泰君安研报认为,汽车央企改革具备主观和客观条件。主观层面,汽车产业的经济占比已经超越地产成为支柱产业,2023年以来央国企车企销量持续下滑对地方经济拖累明显,自身主动变革动力强;客观层面,央国企车企在造车技术储备、现金储备和产能上的优势明显,为加强外部合作创造了客观条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