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综合报道】2月24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通知,明确认定食品中非法添加的含嘧啶酮苯基类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如TPN171等)为“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近期,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河北省市场监管部门查办了宣称“壮阳”功能食品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案。根据工作需要,总局组织专家对食品中非法添加含嘧啶酮苯基类的磷酸二酯酶 5抑制剂进行了有毒有害认定。
专家组听取了汇报,经研究,形成认定意见如下:TPN171等含嘧啶酮苯基类的磷酸二酯酶 5抑制剂具有与那非类物质一致的核心药效团,具有同等属性和有毒有害性。根据专家意见:食品中的 TPN171等含嘧啶酮苯基类的磷酸二酯酶 5抑制剂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近年来,部分商家为牟利,将此类物质掺入酒类、糖果、保健品等食品中,以“壮阳”“补肾”等噱头误导消费者。这些产品多通过线上平台或小商贩隐蔽销售,包装标注模糊,广告内容夸张,甚至有些产品伪造检测报告,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一男子洪某某从非正规渠道购进含有那非类成分的原料,生产、销售有壮阳功效的压片糖果等食品,涉案70余万元。被告人洪某某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二十万元。
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办理了该案件。上铁法院介绍,该案中,被告人洪某某明知从非正规渠道购进的原料中含有那非类成分,服用后人体会出现眼蒙、头晕等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仍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8月期间,代王某加工添加有非法那非类成分的某压片糖果两批次总计8000颗,收取货款9000余元。案发后公安查获某压片糖果2800余颗,各类成品、原料及作案工具等,总计60余万粒(袋),产品金额25万余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普通食品功效化宣传现象屡见不鲜,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相关查处情况中都有涉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消息显示,自2024年4月至11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市场监管部门以医疗、药品、医疗器械、食品以及教育培训类违法广告为整治重点,持续加大执法力度,已办结相关案件6753件,罚没金额共计5785.11万元。面对屡禁不止的普通食品功效化宣传现象,市场监管部门开展的各项行动体现出食品广告监管力度的不断强化,严防保健食品疗效化和普通食品功效化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