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刘纯银
2月22日,2025年春运落下帷幕。这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也是有着史上最长春节假期的春运。40天内,超90亿人次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交织流动。其中,铁路、民航发送旅客量分别达到5.1亿人次和9020万人次,自驾出行量71.7亿人次,均创下历史新高。(2月24日《人民日报》)
40天内超90亿人次的出行量,不仅刷新了人类迁徙史的纪录,更如同一幅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中国大地的蓬勃脉动。这场规模空前的“人口迁徙”,既是对交通网络与治理能力的压力测试,更是一扇观察中国经济社会活力的窗口。流动的轨迹中,蕴藏着发展的密码,也折射出时代的光影。可以说,今天的中国,到处生机盎然、活力十足。亮丽数据背后更是一个充满了繁荣和活力的“流动的中国”,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足的生动写照。
流动背后,是基础设施支撑起的“中国速度”。当“八纵八横”高铁网将“天涯”变为“咫尺”,当“县县通高速”打通城乡毛细血管,基础设施的硬实力托举起流动中国的从容底气。这场春运大考中,日均超千万人次的铁路发送量、近2万架次的航班起降,都在诠释着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可以说,从“走得了”到“走得快”,我们从“从容春运”看到了综合国力的提升。
流动之中,有科技赋能绘就的“温暖底色”。归途即景,发展缩影。今年春运,神州大地“新”潮澎湃。16架国产大飞机C919组团投入春运,全新升级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惊艳亮相,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新春主题航次。加之数字技术的深度嵌入,让春运的“潮汐”更加有序。12306系统以每秒百万次的计算力应对购票高峰,AI算法动态优化列车调度;电子客票、刷脸进站构建无接触出行链,5G网络保障着亿万人在归途中的远程办公与云端团圆……科技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化身为解民生之忧的“密钥”,让流动的脚步既高效又从容。从“走得快”到“走得好”,我们从“品质春运”看到了创新实力的增强。
从容春运,品质春运,商机春运……当90亿人次穿越山海、跨越城乡,流动的中国正书写着新的叙事。这流动,是市井烟火的温度,是经济血脉的奔涌,更是文明传承的张力。每一个抵达的终点,都是新奋斗的起点;每一段归乡的路途,都积蓄着向上的力量。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流动”早已超越地理意义上的位移,成为发展活力的象征、社会进步的刻度。春运的壮观图景,终将凝聚成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一个充满希望的序章。
责任编辑:姜晓会
上一篇:鬼舞三国怎么刷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