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作者:张志坤(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院长)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寒假作业已经不再是传统基于学科的“课后练习”,而是增加了跨学科综合性主题活动与项目式学习,涵盖了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内容与要求,进入内涵式发展新阶段。
寒假作业愈发丰富多样
每年寒暑假,为了让学生有效利用假期,学校都会依据学生学习特点与成长规律布置假期作业,既巩固学生已学知识,也引导他们在不同领域有所拓展,并积极参与到家庭和社会的活动与实践中。
当下,寒假作业已不再是社会传统认识中的“作业册”。笔者调研发现,不同学段、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寒假作业愈发丰富多样,类别上,包括师生协商式作业、作业“超市”、“基础+拓展+创新”进阶式作业等,内容上,包括课题研究、公益服务、研学旅行、科技制作、美术手工、艺术创作等,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真实与虚拟、学习与生活相互映照,形神兼备、动静结合的特点。在“五育”并举背景下,许多创新型寒假作业采取跨学科的主题式、项目式学习,多是动手操作和参与类的生活体验、社会实践。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很多学校均为学生布置了以“春节与非遗”为主题的综合实践作业,如春节文化习俗小课题研究、争做年夜饭的“小帮手”等。
寒假作业的价值与实践困惑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论语》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可见,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学习与练习、理论与实践、基础与拓展等关系的互通与进阶。假期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学校学期内教育教学的补充和拓展,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了校外的成长条件与可能。为此,学校和家长需科学筹划与设计,让作业成为学生假期学习生活有序开展的“抓手”。寒假作业在一定程度上能督促学生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让假期生活井然有序。父母可按照作业要求带着孩子外出,如参观各类场馆、传统文化采风、进行体育锻炼等,进一步扩展他们的活动空间和视野。
不过,在此类寒假作业完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困难。例如,基础教育阶段,科目练习类作业与综合性任务的协调统筹存在矛盾,作业的设计对学生素养能力提升的影响不明确,主题式、项目式作业设计不够科学,导致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情况下难以完成,家校社联动仍需紧密,寒假作业评价指标尚待完善等。
高质量寒假作业包含哪些要素
如何让寒假作业变得更有价值,有效提升学生假期的学习质量,促进其全面发展,各级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索。研究与实践表明,高质量寒假作业需从设计理念、完成形式、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考量和整体推进。
平衡好学生休闲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假期为学生提供了休闲与放松的机会,闲暇对于他们健康成长具有独特价值,是身心愉悦的重要方式与途径。为此,寒假作业的设计从数量到难度,应充分注重学生休息与娱乐需要,“把假期还给学生”。
把握好寒假作业发展新趋势,追求真实、有趣、综合等特点。寒假期间,孩子们面对的是每日饮食起居的家庭生活。这时候设计和布置的作业,应充分考虑生活的真实特点,“生活即教育”。教师可鼓励学生自行规划每日作息时间、参与家务劳动等,锤炼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在布置体育锻炼作业时,教师需结合学生家庭和社区的实际环境,布置跑步、跳绳等容易开展的科目训练。寒假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老师们还可围绕春节设计更加多样化的实践性作业,如参与家庭春节的布置、走亲访友、逛庙会、研学旅行等等。这些真实活动能帮助孩子习得书本与课堂上不易获得的实践性知识,提升他们面对并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和实际能力。
寒假作业的设计应尊重学生主体性,增加趣味性。配合学生假期相对闲适、舒缓的生活,寒假作业应尽可能设计得有趣味,让孩子们愿意投入、乐于完成,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参与的内驱力。因此,教师需更多设计和布置游戏类、活动类、体验类、创造类作业,比如数学作业可以设计创意数牌游戏,以及猜灯谜、跳皮筋等传统游戏。活动类、体验类作业则强调学生身体的直接参与,如调研走访、科技制作等。随着数智时代到来,教师应积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资源融入作业中,比如艺术创作类作业就可以借助一些优质App平台,实现示范模仿、过程督导和结果评定;用短视频、AI渲染等技术软件记录学生的家庭劳动和才艺训练展示等,倡导“玩中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寒假作业还应设计多学科综合性任务。一方面需根据学生特点将“五育”融合理念贯穿于各个作业项目,优化“项目式学习”“可视化学习”“混合式学习”等新思路,打通各个科目之间的壁垒,引导学生体会学科知识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寒假作业可以抛出相关问题或主题,进一步设计和分解为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体验的多个任务,鼓励学生从多学科视角去认识、分析、领悟作业内涵。不仅如此,单科的基础性作业也应呈现综合性特点,即一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互通与融合,体现“1+N”模式。教师应做好学科知识点的跨界迁移和学科思维的立体架构,建立突破学科边界的“复杂任务”“生活课题”。例如,在语文学科作业中,可布置课文中人物生活情境的研究,从而联通历史、地理、社会等学科。在科学学科作业中,设计“绿豆种子的发芽与生长”等类型作业,并将其拓展到画下绿豆芽生长过程、探究绿豆芽的营养价值,涉及生物、美术、食品科学等领域。
做好寒假作业的科学、有效评价。关注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教师、家长、学生,甚至相关部门都应成为学生寒假作业评价的负责人,他评与自评相结合。评价的内容可以从作业完成程度、学生努力情况、创新性等维度展开,关注量与质两方面,增加表现性评价。教师需对评价结果做好反馈,对于基础知识类作业,做好查漏补缺,对于综合性、实践类作业,组织学生做好汇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