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何金妹
通讯员 程海岩 吴芸婷
本报讯 “无人机在基金小镇内发现两处捕鸟网,位置和照片均已上传。”昨天上午,南湖区综合行政执法队南湖新区(东栅)中队“路空协同交流群”内的一条信息引起了中队长郑旭峰的注意,他立即调取无人机巡查视频,确认位置后迅速安排执法人员到场处理。
执法人员到达现场后,发现一处沿河空地上横纵插着几根木杆,上面覆盖了一层透明的捕鸟网,由于发现及时,网上并未发现被困鸟类。执法人员立即拆除了捕鸟网,并在不远处发现了另一处捕鸟网,也一并拆除。“捕鸟网多悬挂在偏僻的树丛、菜地周边,步行巡查效率低,且捕鸟网透明,肉眼难以发现。无人机巡查效率高,可以无死角巡视,通过AI算法还能精准识别隐蔽的捕鸟网。”郑旭峰介绍。
今年,南湖新区完成了“低空+城市治理”数字管理平台建设,利用四套低空巡检无人机和一台套道路信息采集设备,建立智能巡查数据体系;利用路空一体高清影像巡查,配套AI智能识别算法大模型等技术,对综合治理、保序保洁、市容市貌、交通管理、市政管理、河道管理、城建管理、应急消防管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信息进行采集分析比对。
该平台还可以依据具体巡查需求,分别制定特定时间、特定路线、特定频次的特定任务巡查方案,有计划地开展巡查任务,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分析,分析结果第一时间传输至“云智治”平台,依托“云智治”平台进行事项流转,实现闭环管理。
此外,无人机还配有喊话功能,如发现秸秆焚烧、偷倒渣土现象,可在立即发出通知的同时进行喊话劝阻。“取证困难是我们在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之一,无人机在巡查中的可悬停录像功能,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郑旭峰说,无人机给他们在管理和执法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管是在遇到突发情况时还是凌晨不定时巡查,做到3分钟到达,使违法人员无所遁形。 目前,南湖新区“路空协同”无人机每周巡查百架次,其中每日夜间11:00至次日3:00多次巡查,填补了人工巡查时间段的空缺,路面采集设备每日巡查68公里,每日流转至“云智治”平台的违停、店外经营、流浪犬等事件几百起,极大提高了城市治理的效率。
“低空+城市治理”数字管理平台的建设,不仅是南湖新区推动城市管理向精细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方向,更是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缩影。这两年,南湖新区借助无人机的高灵活性、强机动性以及广泛的监测范围,在多个领域持续推进“智慧巡检”,同时,致力于通过辖区的基金小镇和产业,来吸引和培育低空经济相关企业。
上一篇:阳光“开场” 漫步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