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首,提出要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首发经济是企业发布新产品,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经济活动的总称。首发经济注重“首次活动”和“链式发展过程”,具备一定的引领性和潮流性,因此是推动地方商业创新、释放消费势能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首发经济发展态势积极,其新质态的服务活动与社会大众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趋势有效契合。当前,一线城市的首发经济发展迅速,而二、三线城市相对缓慢。2024年福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4%,比全国平均增速高出0.9%,呈现良好的消费势头。福建推进首发经济发展,有助于牵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生产、分配、流通等领域协同发力,进而引领消费潮流,激发消费活力,释放消费新潜能。
立足地方特色业态 错位发展吸引消费群体
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元素。当前,福建已打造出福文化、海丝文化等元素的国潮品牌,要进一步挖掘开发闽派文化,促进海丝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闽南文化等的相互交融,让创新发展的文化元素与传统制造业和文艺业深度融合,进而带动国潮服饰、国风艺演和非遗工艺的首发亮相,用传统基因和新兴质态吸引爱好者热情消费。
传承创新地方老字号品牌。福建老字号品牌经过世代传承,具有优良的地方口碑。传统老店通过创新产品业务和经营模式而重新开业的首店,也是首发经济的重要内容,原有的群众基础加上新开的服务载体更有助于激发大众的消费意愿。在传承传统工艺精髓的基础上,提炼品牌核心价值,扩大品牌影响力,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包装设计,开发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的新产品。
扩容提质地方旅游消费。福建拥有山海相依的优势,特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依托构建首店+街区、首秀+景点、首展+公园等融合形式开发首发业态,打造街区绿地、屋顶秀场等首发地标,增加旅游消费内容,更能拓展潜在游览群体,同时,通过打造特色旅游爆款项目,提升游客消费总量。如整合世界遗产、特色古镇、红色文旅等优质资源,赋能福建首发经济发展。
优化服务供给多样化 因地制宜引导消费集聚
当前,首发经济发展存在服务产品的多样化供给与大众消费的多元化需求不匹配的问题,积极推动服务消费领域充足供给和丰富业态、因地制宜引导消费集聚是推进首发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应努力坚持多行业首发齐头并进。福建首发经济的内容多数集中于商贸、文旅、艺体等领域,在健康、养老、科技等行业品牌数量不多。因此,应当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找准人口老龄化和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市场切入口,在银发消费、健康医疗、高端装备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中不断丰富产品与服务,打通品牌发展的“第一公里”,强化首发形式与服务产品的紧密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首发经济、挖掘消费潜能。
应积极探索跨行业融合首发亮相。福建首发经济内容的丰富度、层次度、融合度水平总体不高。因此,应当探索建立复合型跨行业首发经济体系,合理规划并分类打造不同特色的消费商圈和商业街区,搭设如健康+体育、养老+文旅、科技+商贸等综合性服务消费形式。同时,推出城市+品牌、区域+品牌等地方名片,聚集不同品类产品开设主题店和品牌集合店,为消费者提供内容多彩、形式多样的消费选择,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事物和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吸引消费者集聚福建。
应因地制宜培育首发经济生态圈。首发经济起源于首店经济,城市商圈的提档升级是带动首发经济的重要引擎,开发首店+商圈等消费生态圈更要注重因地制宜。福建城市多数为二、三线城市,生态商圈的人流量和客单价难以与一线城市的资源禀赋相比拟,首发业态的照搬照抄效果不佳。因此,必须找准首发业态的合适切入点,与一线城市错位发展,用更具地方特色的鲜明首发引领消费潮流。同时,城市中不同的商圈也要明确自身的发展特点及定位,避免由于过度同质化而削弱首发业态的消费赋能,应该着力形成差异化布局、错位化演进、互补性发展,从而打造一体化现代生态商圈。
培育首发主导企业 发挥供应优势打造消费高地
形成一批国际化、个性化、IP化的首发主导企业。鼓励企业专注于研发、生产等核心环节,打造在海内外市场中具有比较优势和鲜明IP的产品和服务。积极拓展单个首发内容延伸至上下游产业链,形成首发内容的供应高地,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新生态,变首发“流量”为可持续“存量”,让福建企业成为用户消费的优先选择。
持续推动首发主导企业商业革新。充分运用首店、首秀、首展等多形式的首发内容进行融合互动,引入沉浸式、体验式、参与式消费业态,开发新品类、新服务、新模式,打造形成完整的品牌体系与供应链网络。加快推进从新品到首店再到总部的首发经济生态链,发挥总部经济对产品供应的辐射引领,迸发福建特色的首发竞争力,让福建总部成为产业体系的新地标。
利用数字赋能增强首发主导企业供应优势。通过数据一体化手段统筹首店资源管理,搭建制造端至售后端的快速反应机制。通过数字化技术利用互联网营商通道,发挥好首发内容的“眼球效应”,紧跟互联网时下热点营造消费氛围。通过数字服务优化现代物流体系,设计适应首发内容形态的数字物流程序,保障首发供应的龙头地位。通过不断增强首发主导内容的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形成企业供应优势,让福建成为首发消费的新高地。
科创平台赋能企业登高 协同创新共推首发经济
当前,福建拥有1.2万多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近千家省级以上各类科创平台,推动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扎实。这些科创平台具有汇聚创新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产业升级等多重功能。一方面,要支持科创平台主动对接领军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积极鼓励科创平台主动对接行业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共同实现高精度管理,保障首发经济的链式融合发展。科创平台要充分利用领军企业的生产设备和市场优势,开展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测试与反馈,促进平台的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提升。同时,全力支持二者协同研发攻关,突破关键技术领域的“卡脖子”困境,首设研究中心,首发创新成果,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产出吸引大宗投资消费,从而壮大福建首发经济、激发消费新潜能。
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精准链接科创平台实现融合发展。科学引导相关企业主动链接相应的科创平台,立足科创平台的资源禀赋,推进首设研究中心、首发黑科技产品、首展高科技成果等不同质态的首发经济内容产出,从而吸引国有资本、耐心资本等参与投资消费,激发福建高科技领域消费潜能。同时,利用科创平台提供的技术指导、人才培训、数据支撑等服务,推动首发经济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具体包括,在产业链各环节实现联通合作,在创新链各端实现价值增值,在资金链各期间实现安全畅通,在人才链各领域实现梯队建设,从而将福建首发经济整合成多链协调互补的有机整体,将福建首发消费打造成多维协同并举的市场标杆。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