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南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受到表彰,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
翻开南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篇章,“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发挥优势作用,继续在南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南宁市关工委始终如一坚持急党政所急、想青少年所需、尽关工委所能,凝聚“五老”力量,为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积极贡献。
满怀真情助解难题 关爱帮扶助力成长
来到邓颖超纪念馆聆听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参观“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在“星耀南宁”科学馆感受科学技术的奥妙和魅力……2024年7月,在为期5天的南宁市“福彩情·呵护雏鹰成长”夏令营上,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拓宽了视野,激励他们突破困境、刻苦学习。
“参加夏令营后,我感受到了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关爱和期待,会更加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尽己所能回报社会。”南宁市明天学校的一名学生如是说。
“参加活动的孩子们主要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境儿童,以及有特长的孩子。”南宁市关工委副主任黄菊如表示,希望通过多彩的夏令营启迪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了解科技的发展和世界的精彩,激励他们努力去看更大的世界。
多年来,南宁市关工委聚焦青少年关爱帮扶,竭尽所能为青少年办实事解难事,在帮助家庭困难青少年顺利完成学业上添力增彩,率先成立全区第一家关心下一代基金会,一年多募集到400多万元,捐赠了助学“关爱包”和价值百万元的图书。另外,南宁市关工委开展了“组织送关爱、真情助成长”活动,全覆盖精准帮扶全市因公牺牲人员的37名未成年子女。
聚焦法治宣传教育 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期间,一场别开生面的“敲响正义之槌·护航青春成长”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在武鸣区府城镇中心学校举行。
随着审判长一声令下,一场以校园欺凌为主题,通过角色扮演还原真实案例的青少年模拟法庭活动开始了。台下的同学们旁听了一场生动形象的“庭审”。活动后,同学们说:“模拟法庭形式新颖,帮助我们加深了对法律的认识和理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普法教育要从小抓起。“一个青少年由于无知而触犯了法律,走上歧途,这是家庭的痛苦,更是社会的悲剧。”南宁市关工委副主任雷梅芳表示,南宁市关工委在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上持续发力,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从小明确基本的法律底线和自身的行为边界,将来才不会犯法,才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聚焦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南宁市关工委牵头建立全区第一所“少年法学院”,以邕宁区第二初级中学为教学基地,聘任学校思政课教师及检察官、法官、警官等专业人员担任教师,探索“思政课+法治教育”创新模式,推动法治教育进校园。
另外,南宁市关工委积极发挥“五老”宣讲员及法治教育辅导员的专业职能作用,为青少年学生宣讲法律法规。截至2024年底,共宣讲“遏制校园欺凌”“未成年人防性侵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主题法治教育课累计800多场次。截至2024年底,联合有关部门培育、建立“青少年法治(禁毒)宣传教育基地”34处、“青少年模拟法庭”14个,通过法治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品牌活动立德树人 倾力奉献助力成长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助力孩子拓宽视野和增加知识储备、《做孩子数学学习的引领者》为家长提供数学辅导方法、《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引导幼儿在成长关键期养成良好习惯……一期又一期精彩的“空中家长学校”节目,用生动鲜活的事例向家长传递家庭教育的方法,让不少家长受益匪浅。
“节目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孩子各学习成长阶段的关键要点,每一堂课都凭借扎实的专业内容、生动的讲解方式,得到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和积极反馈。”黄菊如向记者介绍。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第一课,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2024年,“空中家长学校”节目共录制52期,在990新闻台、1074交通台、微信小程序“南宁广播电视台”等平台播出。自2008年在南宁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以来,“空中家长学校”节目已走过17年路程,成为南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一个响当当的家庭教育品牌。
厚植沃土,成风化人。“空中家长学校”节目是南宁市关工委以品牌教育活动立德树人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南宁市关工委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教育、非遗教育等关心下一代育人品牌,多举措“育苗”,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充分发挥“五老”作用,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依托“南宁市关心下一代大讲堂”,组织“五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活动。组织青少年参加“青少年党史学习月”、祭奠革命英烈、宣讲革命故事、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2023年培训119名“红领巾讲解员”不定期承担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解说任务,2021年举办“百名‘五老’进校园,我为下一代讲党史”宣讲活动560场,在潜移默化中将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的精神血脉。
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举办“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教授青少年“点米成画”“丝带绣”“织锦”等民族技艺,组织他们学唱“嘹啰山歌”、学习八音演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民族自豪感。结合“广西三月三”、“六一”国际儿童节等时间节点,组织青少年体验跳竹竿、抛绣球、制作五色糯米饭等传统文化项目,促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余热映初心,丹心谱新篇。关心下一代,就是奉献新时代,一次次关爱活动、一个个银发身影,正用大爱托起祖国的明天和希望。南宁市关工委获评“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充分体现了党对“五老”积极作为的肯定和重视。“我们感到责任重大,对工作更加充满干劲和信心。今后,南宁市各级关工委组织将以饱满的热情、务实的作风,团结带领全市广大‘五老’发挥自身本领和优势,持续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南宁市关工委主任梁中骅说。
本报记者吴潇
上一篇:儿童突发疾病 交警紧急送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