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日前,十个勤天巡回演唱会福州站因舞美设计被指抄袭五月天而冲上热搜。这已是该组合第二次卷入类似争议。2024年6月,其杭州站演唱会开场视频被曝与鹿晗巡演高度雷同,最终以主办方致歉告终。两起事件折射出当下文化产业中原创性危机与资本逻辑的深层矛盾。
十个勤天的两次抄袭指控均围绕舞台视觉创意展开。第一次风波主办方紧急道歉,将锅甩给外包团队。本以为此事就此平息,没想到2025年福州演唱会上,舞台灯光编排又与五月天“回到那一天”巡回演唱会相近,再度引发争议。
面对质疑,主办方回应称舞美设计不存在侵权抄袭,愿接受法律判定,还表示将对造谣言论取证维权。但网友并不买账,认为其回应缺乏诚意,要求给出更有力的证据。
两次事件的不同处理方式,折射出艺术创作中“借鉴”与“抄袭”的模糊性。鹿晗事件中,元素的高度重合已超出“常见设计”范畴,而五月天事件中争议点的普遍性(如舞台线框、特写镜头)则更易引发“是否构成独创性”的辩论。
这起事件背后,透露出整个演出行业的顽疾。演出行业依赖外包团队,制作方为压低成本,委托第三方设计,审核机制松散,导致“撞车”频发。一旦出事,主办方常以“外包”为由撇清责任。
另外,“粉丝”经济下的速成逻辑,也让原创愈发艰难。十个勤天的走红源于综艺《种地吧》中“十位青年种地创业”的励志叙事。从田间劳作到舞台演出,其形象始终与“真实”“奋斗”绑定。然而,抄袭争议却打破了这种叙事——当“励志”人设需要依赖他人创意支撑时,其文化价值是否沦为空洞的符号?
争议背后,更深层矛盾在于流量逻辑对创作伦理的侵蚀。十个勤天的巡演票价从388—1588元不等,商业变现的迫切性可见一斑。在此背景下,舞美设计成为吸引观众的“视觉噱头”,而非艺术表达的一部分。当创意生产被迫匹配资本扩张的速度,“借鉴”便成为效率最优解。这种“快餐式创作”不仅损害原创者权益,更消解了艺术本身的情感深度。
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于回归“农耕精神”本质:真正的创作与耕作一样,需要深耕细作的耐心。若资本方愿投入更多资源培育原创团队,若偶像团体能正视专业壁垒、建立可持续的创作机制,“抄袭争议”方能转化为行业升级的契机。毕竟,观众渴望的不仅是“无雷同”的舞台,更是与“十个勤天”这个从泥土里长出来的组合相匹配的生命力。
上一篇:中国队收获1银4铜
下一篇:剪纸“哪吒”惊艳八方来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