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国际化
继钧达股份(002865.SZ)之后,头部光伏厂商晶澳科技(002459.SZ)也将奔赴港股市场。
日前,晶澳科技宣布正在筹备港股上市事宜,计划选择合适的时机完成上市。
融资确实迫在眉睫。
2024年,受到光伏行业产能过剩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后,晶澳科技处于“失血”状态,同期预亏45亿元至52亿元。
在此之前,晶澳科技的负债率正在上升,截至2024年9月末资产负债率为72.15%,同比攀升了近10个百分点。
同期,晶澳科技的新增借款金额为284.88亿元,占2023年末的净资产比例为81.13%。
尽管行业已经处于过剩阶段,但晶澳科技此番赴港上市仍计划持续布局海外产能,寻找业绩新的增量。
三度上市在即
光伏组件企业正在加入“A+H”的大军中。
日前,晶澳科技宣布正在筹备赴港上市,已聘请毕马威作为港股IPO的审计机构。
这已经是其第三次冲刺上市。
2007年,晶澳科技在美成功上市,挂牌10余年后选择私有化回A,但未以直接IPO的形式,而是借壳天业通联回A。
对于此次赴港上市的时间表安排,接近晶澳科技的人士向信风(ID:TradeWind01)表示目前还是按照计划在推进中。
晶澳科技称此次上市主要是为了推动全球化发展。
“为进一步推动公司全球化发展战略,加快市场、供应链、研发三位一体的全球化建设,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国际品牌形象,提高公司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晶澳科技表示。
海外市场确实已经顶起晶澳科技业绩的半边天。2024年上半年来自境外地区的收入达到229.5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1.45%。
不仅如此,海外地区的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市场,2024年上半年前者的毛利率为13.46%,高出后者28.14个百分点。
随着国内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晶澳科技正在加足马力布局海外产能。
2024年11月,埃及与阿联酋Global South Utilities和晶澳科技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拟建立两家太阳能工厂,工厂均为2GW,两工厂分别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组件。
根据协议,电池工厂投资预计为1.38亿美元,组件工厂则为7500万美元,主要服务当地市场。
当年的12月末,晶澳科技自主投资建设阿曼年产6GW高效太阳能电池和3GW高功率太阳能组件项目(合称“阿曼项目”),进一步布局中东市场。
虽然这可以更好地提升晶澳科技的海外生产能力,但弹药不足同样是要面临的挑战。
阿曼项目的总投资金额高达39.57亿元。
但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晶澳科技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为89.36亿元,同期资产负债率高达72.15%,系历史最高值。
晶澳科技亦曾坦承阿曼项目的投资建设可能会对现金流造成压力,将统筹资金以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通过融资以缓解资金压力或许是晶澳科技此番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光伏企业的写照。
早在晶澳科技之前,同是光伏组件厂的钧达股份已在2024年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
融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兴建钧达股份在阿曼的工厂。
不过钧达股份的港股IPO仍在推进中,目前尚未有进一步的结果。
相比晶澳科技,钧达股份的资金压力更高,截至2024年9月末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75.81%。
急需“补血”
晶澳科技在一众光伏企业中出货量居于前列。
据第三方机构索比咨询统计,2024年光伏组件出货量或达到75-80GW,位居第二名,仅次于位居首位的晶科能源(688223.SH),后者同期光伏组件出货量在90GW以上。
但如今是卖越多,亏越多。
2024年,晶澳科技预计净亏损额为45亿元至52亿元。
“受光伏行业供需错配的持续影响,市场竞争加剧,各环节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降,以及国际贸易环境日趋严峻,导致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下降。”晶澳科技表示。
晶科能源则勉强盈利,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0.8亿元至1.2亿元,同比减少超9成;同期爱旭股份(600732.SH)预亏47.5亿元至58.5亿元。
行业寒冬之下,通威股份(600438.SH)原本计划以不超过50亿元的价格收购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制权,但最终还是选择放弃,宣告史上最大光伏并购案流产。
“现在还是保存实力过冬,静待行业周期反转,先活下来才是硬道理。”北京一位光伏行业人士指出。
“失血”成为光伏厂商的常态后,不少上市光伏厂商的境内再融资受到严格监管——根据监管安排,对于连续亏损企业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等。
正因如此,光伏厂商急需要通过境外市场融资“补血”以布局海外市场。
在众多的海外区域中,中东地区得益于当地政府所大力推进的能源转型战略,处于显著增长态势。
据InfoLink Consulting数据显示,2024年中东市场组件拉货量约为28.79 GW,同比增长了99%。
事实上,在阿曼等在内的中东地区建厂已然成为光伏企业的共识。
除了晶澳科技、钧达股份,2024年7月安徽新能源企业秦能光电与阿曼可再生能源公司Bakarat Investment在阿曼苏哈尔自贸区共建一座涵盖8GW光伏组件和2GW光伏电池的工厂。
布局中东市场能否成为光伏厂商黑暗中的新曙光,仍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尽管中东地区地处沙漠地带,对组件的抗风沙、抗高温、抗盐碱等性能要求较高,但时有低价中标的情形发生。
例如2023年迪拜马克图姆太阳能项目第六阶段中,阿联酋Masdar以1.62美分/Kwh中标,创下了当时全球光伏项目最低价。
随着中国光伏齐聚中东后,价格战是否会再度上演,仍待进一步观察。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